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及行为模式的显著异常。以下是其核心特征及精神状态的详细分析:
自闭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难以建立正常的社会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回避目光接触,抗拒肢体接触(如拥抱),且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信号(如表情、语气)。部分患儿甚至对父母的呼唤无反应,更无法参与合作(如过家家)。这种障碍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概念的缺失,导致无法通过他人目光确认自我存在,形成"绝对的自闭"状态。
患者常出现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如重复刻板语句、分不清"你/我"代词,或仅通过手势(如拉扯他人)表达需求。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无语言能力,而少数虽有语言,但语调怪异且缺乏交流意图。这种障碍反映了患者无法将外部语言信息整合到自我认知中。
患者往往表现出重复动作(转圈、拍手)、固执于固定流程(如睡眠习惯),或对特定事物(如广告、天气预报)产生异常兴趣。他们可能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例如恐惧鞭炮声或偏爱特定材质的物品。
约70%的患者伴随智力发育迟缓,但少数在机械记忆(如数字、年代)方面表现超常。情绪上,患者易因无法表达需求而突然暴躁,或长期处于情感淡漠状态。部分成年患者通过"掩饰行为"隐藏症状,直到面临复杂社交压力时才被发现。
日常所说的"自闭"(如社交恐惧)是自我意识过强导致的主动封闭,而自闭症则是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根本流障碍。前者可通过心理调节改善,后者需早期行为干预帮助建立自我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干预方法,可参考以下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