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9天春节假期即将到来,驾驶人必需奔波于高速公路上,却容易碰到严重塞车的情况,运将开车时需耳听八方、眼观四方,在狭小空间中全神贯注,随时注意路况才能避免交通意外,不过除了精神因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容易疲倦之外,长时间开车可能还会提高心血管疾病、视力模糊、泌尿道感染和骨科等疾病。
刘宗宪医师表示,驾驶人长时间开车,精神高度紧绷,容易疲劳、压力大,无形中会增加事故风险。(摄影/骆慧雯)
风险1情绪压力大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社区精神科专任主治医师刘宗宪表示,有研究调查显示,高达8成用路人遇到塞车时,会因压力和情境持续刺激,变成「路怒族」,出现暴躁、恼怒、抱怨、连续按喇叭或情绪失控等症状,不自觉地超速、违规,为行车安全增加不少潜在的风险危机。
刘宗宪医师建议,有此现象的民众,可在开车时听广播或音乐,咀嚼食物如口香糖提升大脑α波,或停车做伸展操,帮助平缓情绪,达到减压的目的。
风险2心血管疾病
开车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由于开车族处于嘈杂的马路上,本来就容易感觉烦躁、焦虑,若又因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将会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最终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此时,建议驾驶人在久坐开车后,适度休息、运动、多喝水或绿茶,而放松心情,也平稳骤然升高的血压。
风险3眼睛疾病
光田综合医院眼科主任金正诏医师表示,驾驶人开车容易因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眨眼次数减少,加上车上空调不断吹送,造成眼睛干涩、疲劳的情况,进而刺激眼睛反射性分泌出具刺激性的泪水,导致眼睛痛、注意力无法集中,增加车祸的风险。
风险4泌尿道感染
许多人担心开车时遇到塞车或尿急找不到洗手间,总是不敢喝水,但此举却容易造成尿道缺乏足够尿液冲走潜藏的又害细菌,导致尿路感染,而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后遗症。,也有人因长时间憋尿,膀胱尿液累积过多却不纾解,造成膀胱黏膜受损、感染,轻则引发急性膀胱炎,严重会导致细菌逆行至肾脏,造成肾脏发炎。
风险5坐骨神经痛
开车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容易有肩颈酸痛的情况,若坐姿不当,甚至会因腰椎间盘向后突出,造成神经根直接受压迫,引发坐骨神经痛,疼痛部位除臀部之外,严重时可延伸至大小腿。此时建议开车族避免将座椅调得太后面,背部应舒服地直立,不要让脊柱弯曲,以免造成背部太大压力,引发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