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习惯在笔记中条列式地把值得分享的重点,用小故事的方式与其他同仁分享。而受到董事长的影响,王品一级主管会议报告时,也喜欢用小故事作为报告开场。等于一本笔记里的小故事,建立起整个企业的故事力管理哲学。
有趣的是,工作愈繁重、角色愈复杂,做笔记能发挥的效力愈神奇。许多人在当上主管后,开始建立做笔记的习惯,从此就像「上了瘾」一样,乐此不疲。
台湾乐天市场总经理江尻裕一,从多年前担任台湾So-net首席运营官时,开始有系统地记录工作。当时他掌管十多个部门,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想到将所有主管、包括自己的工作事项全部输入PDA成为“to-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每周与部门主管开会时拿出PDA一一确认、沟通进度。
自从体会到数字笔记的「好用」,江尻裕一每当想到重要的待办事项,手边正好没有纸笔时,还会主动发电子邮件给自己,将当时的想法或重要事项即时记录下来。
另一项维持15年的好习惯,就是将所有朋友的联系方式全部记录在Outlook通信录,每到新年元旦时,他会寄出电子贺卡给所有联系人,朋友回复与否电脑全留有纪录。透过每年不断数据更新,不包括工作上的朋友,已经累积超过3、400笔数据,以此记录和维系长久的友谊。
宝侨家品(P&G)对外事务部协理梁斯怡也是接下管理任务后,愈发体会运用笔记和同仁沟通的便利。
她善于运用Word档中的「追踪修订」功能,针对员工的企划书或工作报告留下她的修改意见、修改时间等。「想法的累积是很重要的,过去修改过的东西没有留下痕迹实在很可惜,」她说。「追踪修订」可以避免用纸笔涂改得面目全非,员工也能清楚看出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
不论出差、休假,她要求员工主动到她的电脑行事历上留下纪录,像是“Annie business trip, Rebecca off”(Annie出差,Rebecca休假)。她也会主动记录主管的行程,如此只要一打开电脑,就能随时掌握主管和部属的工作状况。
因为加入了当下的触动与咀嚼,很多时候,笔记本像是一扇进入人们内心世界的秘窗,想窥看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事风格,透过笔记,往往能看到更深刻的另一面。
与你的笔记发生亲密关系
翻阅美食作家胡天兰的笔记,便可一眼看出她有条理的个性。笔记里她会依菜名来归类该买哪些食材配合。譬如「凉面」,底下就写花椒油、小黄瓜等。写完菜名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笔,框出可以在同一家店买到的食材,例如哪一家店专卖南货,可一次买齐芝麻酱、麻油等,充分显现报社记者历练出的超强集成与归纳力。
胡天兰认为「笔记是集成原始风貌的信息,你把它集成完,才是你要讲、要写的东西。笔记跟你会发生密切关系。」
从跆拳道奥运选手转型为手工肥皂创业者的陈怡安,她的笔记本则是充分展现了水瓶座多变、不按牌理出牌的个性。因为爱上手工肥皂,她有开间可爱小店的梦想。于是在陈怡安没有一本封面、大小是相同的笔记本里,记载了许多她随手写下的手工肥皂配方、名称、制程,或画下的肥皂造型设计,甚至还留有开店初期网页的架构设计图。陈怡安说,她的工作就是负责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一定要等到试做成功,才会将配方放入电脑有系统地存盘。
翻阅陈怡安的笔记,可见到纸张因为试做肥皂而沾满油渍,上面写着「玫瑰红酒皂」、「黑糖蜂蜜皂」、「七夕推~心形皂盘放心形香皂」……。,她还有到法国、意大利旅行的心情笔记、尝试异国料理的食谱,甚至织毛线的笔记,透出奥运国手光环下,她小女孩般纯真浪漫的一面。
你呢?从你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什么?你又想透过自己的笔记本,达成心底什么样的渴望?不论是实现梦想、搜集创意或锻炼意志,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早已证明笔记本不可思议的力量。不妨现在就从每天记下3件事开始,别让你手中的笔记本,只是一本平凡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