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忘掉自我实现吧!只有1%的人能做到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在许多人身上有一种长期存在的焦虑,不断担忧自己有没有「自我」,能不能得到「自我实现的人生」?为了这终极目标,有些人不断省视、检讨自己,要求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很难松一口气。

在主流媒体呈现的「自我实现」,往往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比如说很年轻就研发受欢迎的网络游戏、用台币30万元环游世界一圈、或到极地参加马拉松等。仿佛要先能发现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跟别人不一样,还得费尽心力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叫作「自我实现」。

鲁蛇是因为「没有找到自我」?

媒体呈现的「自我实现」,常用来合理化能达到远大目标的人。因为有些人能挖掘自我,找到自我实现的道路,经过1万小时的努力,成为成功的人。这样的论述暗喻着那些「不够好」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我」,所以徒劳无功。

这种对既有成功者的美化,忽略了背后家族力量、父母经济能力、社会资本以及机运的影响。照提出需求理论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大约1%上下。从现实角度来看,家世与经济状况良好的人,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机率显然会高许多。

,我们也可以放宽「自我实现」的定义,用正向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可以充分理解他所处的世界、了解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在工作与家庭岗位上的功能发挥到极大,享受与其他人的交互,我们也可以说他已「自我实现」。若照这定义,乐天的橡胶园奴隶、以及叙薪22K、住顶楼加盖雅房的月光族,都可以说自己「自我实现」。只不过,这时恐怕会有更多人认为这是「自我感觉良好」。

别让自我实现成为压力

自我实现的陷阱,常诱引着一代代的年轻人投入,但最终能达到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中南美洲的棒球员,能登上大联盟的不到1%。台湾喜欢写小说的人,能出书还二刷的也不到1%。投入愈多,摔得愈重,对人生负面影响愈大,才是自我实现的常态。

  该文章《忘掉自我实现吧!只有1%的人能做到》由网友『采菇凉的尛蘑菇丶』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