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保护过度、帮孩子做太多事,等于剥夺了孩子练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父母埋怨孩子太倚赖自己时,或许要先反省自己,查看与孩子的交互……
这几年常有机会到妈妈读书会或家长团体活动中演讲,偶尔我会丢出一个问题「假如在孩子小学或中学毕业之前,你能够送给孩子三样礼物,这三样礼物可以让我们很放心的看着他们面对未来世界的竞争与挑战。你会送给孩子哪些礼物?」
,每次讨论时答案五花八门,家长们各有其关注点。但令我讶异的是,几乎都会出现「让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礼物。
从父母很在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背后,或许可推测现在的孩子非常欠缺这个能力。可是大家似乎又觉得面对未来竞争激烈且不确定的世界,「解决问题」很重要。
孩子会面对的「问题」,大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业知识上的;一个是生活上或与人交互等等这类大哉问。
我们想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态度,也就是孩子愿意去面对问题,也有耐心了解问题;一种是实质的技巧,也就是具体的能力。
解决课业知识上的问题比较简单,至少孩子在学校或家里所谓的学习,大概都是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在家孩子若问我这类的问题,我一定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求他们先说出已了解的部分,并要他们先猜猜看答案可能是什么。学习苏格拉底的方法,反问孩子一些问题,用问题来回答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也要协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建立自己查书或上网找答案的习惯。
课业问题之外,我相信「孩子在生活中的无能」恐怕更令人担心,这也是台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欠缺的一环。教育哲学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欧洲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认为,教孩子怎么生活是最核心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会知识,也会将所学的知识使用在生活中。
那些不会解决生活问题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造成的。因为父母保护过度、帮孩子做太多事,等于剥夺了孩子练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父母埋怨孩子太倚赖自己时,或许要先反省自己,查看与孩子的交互。
而且,随着世界在变,问题也不断在改变,我们也真的无法「事先」让孩子去练习如何解决问题。这时候,孩子如何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我们要让孩子多方尝试,在错误中学习,累积经验,有些小挫折、也有些小成功,学会忍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自己也能做到的信心。
这些练习的机会,我除了让孩子透过参加社团获得之外,在家庭生活中也尽量让他们表现。比如,全家出门旅行或购物、用餐时,让他们安排行程、接洽大小事情,我们只站在他们后面,不讲话也不干涉,最多只在事前或事后稍做引导或鼓励。
家长要懂得放手、要相信孩子,这种相信的力量,就会建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延伸阅读】
4观念4步骤,打造自立小英雄
庄智渊妈妈李贵美 传承冰火淬炼的能耐
陪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