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就业市场逐渐回温,上班族的「金融海啸症候群」却似乎尚未痊愈,从近几年公职考试持续发烧,就可一窥端倪。
3年前公职报考人数只有30万,隔年就成长了2成7,达到38.5万人,去年更创下历史纪录,一举攻破50万大关,短短两年间暴增67%,多出20万人想挤进这道窄门,争抢「公职金饭碗」已成了最夯的全民运动。
专办公职考试进修的志光补习班经理张家旗分析,公职考试报考的主流,以每年都会举办的初等考、地方特考、高普考、司法特考为大宗。
其中,每年2月举办的初等考,因没有学历限制、满18岁就可报考,加上只有4个考科,且大部份为选择题的低门槛,看似「投资报酬率」最高,在这一两年迅速成为许多想马上转业的上班族最青睐的考试,光是去年报考人数就高达9万3千多人,比前年足足增加了4万人。
政治大学广告学系毕业,在人力网站担任行销企划3年的韩慧莲,去年2月就报考了初等考的一般行政,辞职后全心准备了7个月的她,竟意外败北,直到7月的高普考双双上榜,才让她重展笑颜。
初等考看似「好猜」,却难上加难
韩慧莲回想,当时准备初等考时,补习班里不是考了好几年的中年妈妈,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到开始准备后才发现,选择题看似简单,但因选项甚多,得读得更细才能判断;像一般行政的「法学大意」一科,几乎什么法的细项都得读到。不像高普考以申论题为主,着重观念与逻辑,只要论理清楚就能得分,「我觉得初等考想要考上,比拼的是时间与细心,而非学历!」她强调。
韩慧莲的观察并非空穴来风,初等考试从2006~2009年,录取人数只增加64人,报名人数却从不到5万人跳增至9万多人,录取率则从1.56%跌到1.01%,比起2009年高考三级录取率5.81%、普考2.84%,想要考取可说难上加难。
而今年2月,初等考的国文一科将删除作文与公文格式,全数以选择题方式应考,擅长申论的考生,将完全占不到便宜。
既然如此,想要由初等考一探公职大门,如同考选部部长杨朝祥所言「初等考试是设计给基层职等的选拔制度,若你是大学毕业或硕、博士学历,不妨问自己除了考试,你做好了在基层服务的心理准备吗?若你的专长是动脑规划与执行,试着往上挑战高普考,或许机会会多一点!」
政大广播与电视学系毕业,当过广播主持人、电视新闻记者,在工作10几年后决定转换跑道的张学蓉,即是先在地方特考试水温,去年7月直接挑战高考三级,一举拿下一般行政榜首。
高考善用背景优势,融会贯通
已分发至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总务处担任国会联系人的张学蓉,花了一年准备考试,她选择白天补习,晚上拼命做题库书。不过能考上榜首,她强调全是靠她上课十分专心理解,而非死背。以高考三级的一般行政为例,光是考试项目就有11科,「不是难而是多,就是比谁吃得下去!最重要的是,许多科目内容都很抽象,所以观念要弄清楚,否则写了半天一样是零分!」张学蓉说。
,她还将平日自己准备考试的标准提高,不仅天天读报,针对时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练习答题时,也依照前一届榜首的建议,尽量将申论题提供的稿纸写满,并加快解题速度。
只花了4个半月,就考上高考三级社会行政的夏子康,则是辞掉高科技公司国外业务助理的工作,一边准备社工研究所,一边应考。念信息管理的她认为,能击败众多社会类组的强敌,原因在于「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因为有兴趣,她读书读得津津有味,而考研究所的目标仍在,让她没有得失心,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将火力主攻几个重要的科目上,短时内夺得高分。
去年在司法特考,拿下四等书记官榜首的林元威,能顺利由代课老师转战司法界,则是把握考前3个月的密集复习。
林元威认为,尽管花了10个月准备,3个月才是决胜关键。他应考的方式是每天花10个小时,一边翻阅教材,一边在脑中仿真申论题的架构,浏览过程中专心牢记纲要、主旨,下面的内容只概略记忆,届时靠临场发挥,借着这样的节奏,让他至少每科都复习3遍以上,减少漏失篇章,答题得心应手。
尽管准备功夫各有不同,但以上3个案例的共通点,都是善用大学或职场多年训练中,在理解、思考的优势,不安于「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态,勇敢挑战发挥空间更大的申论题型,取得更好的职位。
而去年7月考上普考一般民政,9月又再战高考二级一般行政两岸组的吴介弘,则是抓住大趋势,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两岸交互、防灾体系催生新需求
1978年次,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毕业的吴介弘,原是日本朝日新闻台湾支局的助理记者,工作一年多,发现新闻工作不合个性,拘谨保守的他决定往公职发展。
学的是政治,拥有硕士学历,又精通日语,他却只考上普考的一般民政,分派的职务是离家不远的里干事。还好去年高考二级添加两岸组,搭上两岸冰融的列车,让他的专长刹时由里民服务,变成格局更大的两岸事务,服务的区域也从地方变成中央,职等与薪水更往上攀了一层。
在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系主任张四明看来,去年开始在高考二级包括一般行政、户政、文化行政、教育行政、新闻、司法行政、经建行政、农业行政、渔业行政、卫生行政等类别增设的两岸组,共26个名额,代表的是两岸交互频繁后出现的新需求,未来在交流增温下,还会有更多的名额发布。
,他也推估,去年八八水灾后,面对气候变迁带来的灾害,防灾体系重构也需要对应的公职人员;而老人长期照顾的规划,政府也会陆续增设名额。这些都是有意转战公职者,可以注意的方向。
从保全员变身高考高手笔记达人必胜记忆术
在公职考试中被视为致胜利器的「考古题」与「笔记」,原是保全员的庄邵凯感受特别深刻。他摸索出融合两者的方法,建构「树木状笔记法」,去年顺利考上高考三级的法律政风,并成为拍卖网站上的「公职笔记达人」。以下就是他的必胜笔记秘诀
█ 以考古题当树干
记笔记时,可先从考古题下手,将出过两次以上的题目当作「树干」,先整理念熟以建立观点;再将考过一次的题目当作「树枝」,变成次重点;「树叶」部份则是靠自己判断或与朋友讨论,分层弄清学科内容,除了有助记忆,还能延伸至其他科目。
█ 以答题的架构记笔记
不妨把笔记当作答题训练,从缘起、主张、定义、相关学者、学说、背景逐一列出。又因许多考题都会以英文名词出题,所以专有名词必须列出原文牢记。
█ 尽量以手写记录重点
手写的好处在于可以练板书,字迹美丑会影响分数,,手写不仅可以整理思维,还能帮助记忆。
█ 利用口诀强化记忆
笔记中,艰深难懂的地方,可以挑出关键字,串连成口诀编故事,往往能快速记忆。
考公职关键5问
Q难以决定到底适不适合公职?
台湾派遣中政府职缺就占了5成。可以此管道先熟悉未来同事与办公氛围,再决定是不是你想要的。
Q公职薪水会比较好吗?
稳定,却不一定高薪。初等考过者起薪约3万,普考约3.5万,特考约4.5万。若拉长到5年以上,在企业的薪资可能就超越公职。
Q哪些专业会是政府的新需求?
两岸事务、防灾体系、老人照顾等。
Q投考选择还需注意什么?
2010年「政府组织改造」方案若通过,将于2011年实施,势必牵动职缺。目前欲投考领域是否是组织改造后留下来的部门,一定要搞清楚。
Q《Cheers》的建议?
设置停损点,超过2年考不上,请先去工作,不要失去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