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如何因应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日本发生强震,台湾民众也被每天播送救灾画面的媒体震得惶惶不安。我们到底该如何正面看待与因应?

日本强烈地震、海啸与核灾的消息持续播送,周边国家民众的情绪也被牵扯得无法平静。

有人抢购日本产品;有人担心辐射威胁争买碘片、海带、食盐;更有人判定这是地球已经改变,大灾害将临,而惶惶不安;也有人认为末日将至,现在的努力都是白费,而失去正常生活的动力。

该怎样面对灾害带来的情绪冲击?又怎样在铺天盖地的惊恐与负面新闻中,维持正向能量?

关掉电视。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学科主任陈锦宏指出,灾难的影像对人的影响已经研究得到证实。当见证自己或别人的身体、财产受到威胁,人就会开始产生害怕、逃避、重复经验或紧张不安。

「第一件事就是避开刺激源,」陈锦宏说,要接收信息也要尽量避免伤害性的画面。「我们是有选择的。」

台东荣民医院身心科主治医师吴佳璇提醒,特别是原就有焦虑症、恐慌症等的人,更不适合一直盯着看。「他的消息需要被管制,」她说。

要管制观看影像的还有儿童。吴佳璇提醒,如果小朋友开始出现退化的行为,例如原来可以独睡,却突然想和父母共眠;或本来已经可以上学,却开始尿裤子,或不跟别人说话,就要特别注意。

马偕医院协谈中心咨商心理师吕奕熹也建议,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看新闻,一个小时后就关掉电视。

控制能掌控的,写下自己在怕什么。吕奕熹指出,许多人的焦虑来自「无法控制」。特别是现在全世界都互相关连,别地方发生的事,都可能对自己造成影响,却又不一定能完全掌握。

他举例,许多人去抢购日本的进口食材,对于「没有」很恐慌。但他建议可以用另一种思考的方式「没有这个,活不下去吗?这东西真的比其他的好吗?如果不用这个,可以用别的东西取代吗?」

「就是一个念头的转换,『这样也可以,』」吕奕熹说。

陈锦宏也分析,一般人平常会觉得轻松,是知道身边不会出现恐龙、老虎等危险,和环境处在可控制的「安全感范围」;但天灾会破坏这个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变得焦虑。

增加自己可控制的事情是增加安全感的方法之一。例如,有人会去准备急难救助包,或去补充食物、买碘片等。
 但吴佳璇提醒,有些准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或者矫枉过正,也会对身体有害,例如吃太多海带对有甲状腺亢进的人也不适合;陈锦宏也提醒,做准备是为了安下心,不要因为忙乱准备而变得更紧绷、更慌。

他建议先写下「怕什么」,把感觉化成具体,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现在在忙、在准备的事情是不是很有意义。例如,因为担心辐射去买食盐,但辐射会有什么影响?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推论根据合不合理?一步步去推敲,比较能从单纯的情绪中跳脱出来。

「未来」与「现在」要平衡。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许多人都会变得失志、无动力,觉得一切都会成空。

吴佳璇建议,与其一直去想,不如做一些现在想得到的事情。「眼光全在未来,忽略眼前,是不平衡的,」她之前到荣民之家服务,八十多岁的伯伯很肯定活着的价值,总跟她说「我一睁开眼睛又赚到一天」。

陈锦宏提醒,其实面对不确定出现的短暂疑惑人人都会有,但如果这状况持续很久,甚至影响生活功能,如不愿意工作、不能正常生活等,他建议还是寻求专业协助。

拥有信仰与人际关系的链接。吕奕熹建议,宗教信仰有安抚人心的功能;开朗或令人放松的人际关系链接,也会有帮助。

维持稳定的生活。「愈乱世愈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陈锦宏建议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生活,因为那是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控制感的方法。


  该文章《如何因应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由网友『我好想你』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