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月即将到来,网络上出现不少惊悚吓人的传说和实验,近日就有1名网友不信邪,仿效日本节目「都市传说你是谁?」恐怖实验,看看30天的对镜子说话实验结束后,是否会出现形销骨立、面如骷髅,甚至「发疯」的模样。精神科医师表示,此实验的原理有两种解释,一是「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另一则是「格式塔崩坏(Gestalt)」,呼吁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日本节目在几年前播放「当地都市传说的诅咒」影片,其中一集请工作人员以身尝试。(图片/取材自youtube)
「你是谁」影片再起 网友以身试胆
日本节目多年前曾拍摄「当地都市传说的诅咒」影片,为了增加传说的真实性,祭出百万奖金,邀请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笙井」做实验,连续30天,每天对着镜子问「你是谁?」没想到,影片中本来抱持着怀疑态度的笙井,随着时间流逝,在试验后逐日憔悴,黑眼圈深重,精神也开始不正常,会啃食泡面碗、不预期昏倒,甚至发疯和失踪。
最近,这段被认定为节目效果的影片又引发国内网友的热烈讨论,1名在「巴哈姆特」电玩社区网站暱称「一次七夜郎」的网友,日前宣布亲身实验,打算在每天晚上10点对着镜子说「你是谁?」每天上传影片。消息一出,引发网友一阵嘘声,决定实验时间缩短为15天,且不再天天上传影片。
「你是谁?」试胆 医格式塔崩坏
网友宣布进行「都市传说你是谁」实验,在大部分网友反对后,决定缩短实验时间为15天,且不上传影片。(图片/取材自巴哈姆特网站)
「你是谁」实验 语义饱和、格式塔崩坏是原理
耕莘医院精神科暨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级医师杨聪财表示,日本节目纯属节目效果。但此实验的原理有两种解释,一是「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另一则是「格式塔崩坏(Gestalt)」。
「语义饱和」又称为「字体饱和」,是指人眼重复盯看一个字或词,久了之后会出现「短暂性」不认识该字或该词的现象,以脑科学角度来说,此与短时间接受太多重复性刺激,大脑神经活动受到抑制、注意力转移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学生罚写同一句话100遍以后,会感觉不认得字的原因,基于此,目前教育多不鼓励罚写的处罚。
另一解释则是「格式塔崩坏」,也称为「完型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人脑对事物的整体感知来自各种不见的总和。最典型的试验就是「墨渍测验」,拿一张纸滴上墨水,由受试者自行回答墨水图样像什么,这类「相由心生」的实验,可用来评估心理和精神状态。
恐怖游戏自己吓自己 不如正向鼓舞
杨聪财医师表示,若实验者本身就是「很无聊」、有妄想倾向,或有潜在性的思考、情绪和感官障碍的人,进行「你是谁」实验后,就像玩碟仙的人一样,容易「对号入座」,自我暗示,将疲累或失眠原因归因于恐怖游戏,长时间自己吓自己,就会加重疲劳和失眠,慢慢导致情绪障碍。
杨聪财医师表示,会想尝试做「你是谁」实验的网友「真的很无聊」,倒不如每天对着镜子露出C型微笑脸(微笑时露出一整排上排牙齿),连续大喊「我很棒」,或养成每天写快乐日记的习惯,可透过自我的精神喊话,发挥正向心理学的力量,积极思考,追求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