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狂跳 快窒息… 是恐慌还是焦虑?
-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 自闭症康复
吴姓妇人喜欢旅行,但害怕坐飞机,每次上飞机心跳加快、冒冷汗,仿佛快窒息死亡。她以为心脏出问题向医师求助,但检查不出异状,转介到精神科治疗,诊断罹患恐慌症。 记者陈柏亨/摄影
吴姓妇人喜欢旅行,但害怕坐飞机,每次上飞机心跳加快、冒冷汗,仿佛快窒息死亡。她以为心脏出问题向医师求助,但检查不出异状,转介到精神科治疗,诊断罹患恐慌症。
体质与个性 都是恐慌因子
万芳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邱一航说,恐慌症成因是多样化的,举凡体质、遗传、个性、心理状态都会影响。举个性为例,易紧张、压力大、急性子、总是在赶时间的人,得到恐慌症机率较高。
不少明星学校资优生、企业大老板、中高端主管自我要求极高,承受的压力也较一般人沉重,是否容易得到恐慌症?「很难讲。」邱一航表示,这类菁英份子的成就高、压力大,但他们也有更多纾压管道,例如有机会出国度假、从事休闲活动;社经地位较低的人,光是赚钱养家都有困难,纾压管道也较少。
血清素失衡 比较容易发病
邱一航说,除了个性外,恐慌症也与大脑内的神经传递物质不平衡有关,这项神经传递物质主要是血清素(serotonin),血清素功能若不平衡,容易发病。
医师说,初次看诊的恐慌症病人,约半数是其他科医师转介,例如心脏科、胸腔科、肠胃科、家庭医学科。病患身体不适到各科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医师观察病人情绪紧绷,建议求助精神科医师。
邱一航指出,个案最常自心脏科转介,而根据国外统计,罹患恐慌症的男、女人数比例约12。他说,恐慌症不一定要就医,当病况严重到影响生活,需向医师求助。
恐慌去得快 焦虑会一直存在
邱一航说,恐慌发作会引起身体不舒服,例如心悸、冒汗、发抖、呼吸急促、喉咙梗塞感、胸痛、恶心、肚子不舒服、头晕,甚至感觉快死掉、抓狂。他表示,患者前一刻表现正常,但恐慌症发作,马上出现上述症状。10分钟内症状加剧、持续20至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来得快,也去得快。」
焦虑与恐慌不同,邱一航举讲课为例,一名老师需上台授课两小时,他可能两小时都觉得焦虑。这位老师不是恐慌发作,比较偏向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症,因为焦虑不会「来得快、去得快」。
不愉快经验 产生预期焦虑
邱一航说,有些患者会在特定地点恐慌症发作,如雪山隧道、飞机上、电脑断层核磁共振的密闭机器、电梯、捷运忠孝复兴站的长手扶梯,多半是「无法立刻脱身的情境。」
陈姓业务员有恐慌症,害怕开车进雪隧,每次都非常不舒服;他接到老板电话,周末需开车到宜兰拜访客户,愈想愈担心。邱一航说,事情还没发生,但陈姓业务员因过去不愉快的经验,数天前就开始担心恐慌症发作,这就是「预期性焦虑」,应向精神科医师求助。
认知行为治疗 比药物重要
邱一航说,心理咨商师、认知行为治疗团体也能帮助恐慌症病患。治疗分两大类,分别是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尤其重要。
常见治疗恐慌症的药物,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剂(抗忧郁剂的一种)、抗焦虑药物。医师说,血清素回收抑制剂作用较慢,但能调整大脑神经传递物质的平衡。
国内有部分医院提供恐慌症团体治疗,通常由一名治疗师引导数名同质性个案,讨论恐慌症状况、如何走出来,其他个案可借此学习。
当他恐慌症发作…
告诉病患,症状会过去,我会陪着你
恐慌症发作,身旁的人该怎么办?邱一航说,身边的人应有同理心、体谅患者感受,可告诉对方「我知道你很不舒服,但你放心,我会陪着你。」
家人也可以安抚恐慌症患者,「这是恐慌症发作,症状会慢慢过去,你不会因为这样死掉。」邱一航说,应让患者知道他不孤单,如果真的发生状况,身旁的人也会协助他就医,增加患者安全感。
有时候也能告诉患者,「昨天恐慌症也发作,但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很快就会好起来。」并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放松肌肉、深呼吸,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不舒服上。
邱一航也建议患者少喝茶和咖啡,茶和咖啡含咖啡因,恐刺激自律神经、导致病发。
若上述认知行为方法都试过了,患者还是很不舒服,可视情形使用抗焦虑剂,但不宜长期只靠抗焦虑药化解症状,以免产生药物依赖。
该文章《心狂跳 快窒息… 是恐慌还是焦虑?》由网友『速水人情』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