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多年来,在许多会议场合跟新朋友交换名片时,当他们看著名片时总会说「哦!荒野!我知道!」然后就会跟我保证「等我退休,一定去你们那里当志工!」
,我总觉得,要做社会公益最好趁着还在工作时,因为随着自己的业务一定会跟许多机构许多客户有所往来,你能扩散出去的影响力也一定比退休后大,讲白一点,工作时有人脉,也多少会掌握一些资源,能趁机为社会公益尽点心力,贡献大得多了。
而且我也发现,若能边赚钱谋生边从事社会公益,工作或生活的态度与情绪会比较好,甚至两个领域可以互相调和互补,不管在创意、活力,甚至实质的工作绩效,各种有形无形的助益会多很多。
,当我们只要想到「退休后要做什么」,就立刻提醒自己,想做的时候就是实践它的时机,从现在就过着退休后想过的生活,把真正的生活放在生涯规划之前。
总是觉得,人生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值得追求的,人生除了工作之外,还是有其他目标值得奉献的。
柏拉图曾经这么说「那些人生基本需求都已周全,却还继续工作的人,往往错失了更重要的追求。」
很多人常常把「等我赚够了钱…」「等我退休…」「等孩子长大…」这些借口挂在嘴上,也有不少朋友工作了几十年,却没有好好休过假,等到真正退休了,却发现自己已经玩不动了,以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如今有时间享受了,却没有体力了!
昨天碰到已有好一阵子不见的荒野伙伴,他问我最近在忙些什么?我知道他所说的最近是询问我卸任荒野干部这一年多,没有了会务的行政琐事,也免除了许多与其他团体、公私单位的拜会或游说,我空下来的时间主要关注什么?
我想了想,这一年多其实也还是没有闲下来,虽然绝大部分的会议或活动已从行程中去除,演讲增多了,而且对于全球暖化节能减碳、健康乐活与儿童教育这几个领域我还是持续关心与参与,而且也有好多本书的写作计划,单单必须在这半年内阅读完毕的参考书单,大概就有二百多本以上。
今天上班时特地查了一下行程,果然演讲很多,而且题目还真多元,以下列出六月份上半个月的演讲邀约
六月二日云林税捐处,讲题「启动心灵方程序,让生命更有活力」。
六月三日宜兰广兴国小,讲题「品格决胜负」。
六月四日台北仁爱国中,讲题「从转山看一个人的生命之旅」。
六月五日宜兰县政府,讲题「公务员选书──莲叶清单」导读。
六月九日台南台糖干部训练,讲题「生物多样性」。
六月十日罗东高中,讲题「倾听自己的鼓声」。
六月十一日新竹教育大学,讲题「带孩子悠游在自然荒野」。
六月十二日中国科技大学,讲题「全球暖化与恐惧之邦」。
六月十三日上午嘉义长青园,讲题「痛苦会消失,美丽会留下──志工生涯经验分享」;下午,屏东泰美基金会,讲题「教养可以这么浪漫」。
六月十五日荒野总会,讲题「为孩子植下绿色童年」。
这半个月里的11场演讲,有五场是全新的,是第一次讲,也必需做新的设影片,这让每天已紧凑的日子,更加忙碌。
再回过头看,今年这六个月,除了一月二月,只有十场左右的演讲邀约之外,其他从三月到这个月,每个月都至少二十场以上,而且这些年来平均每个月会增加二到三个新题目(这半个月有五个新题目,是挑战大了点,真的是累人…)
其实对于不擅长演讲(每次讲话都非常耗费精力)又非常痛恨找路(对路痴而言,自己开车找路,是非常大的折磨)的我而言,为什么会答应这么多邀约?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无数次「为什么要那么折腾自己?」
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从志工生涯中获得了许多,怀抱着野人献曝的心情,很想鼓励这些初次见面的朋友踏出参与社团志工的第一步。
真的,当志工要及时,不要说「等退休」「等孩子长大」,要把握出现在你面前的机缘,来吧!
(本文作者为 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本文原刊载于《李伟文博客》,授权天下杂志群使用。)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