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心理调节感兴趣吗?无论是自我调节还是帮助他人调节?
下列8条建议摘自于心理博客上发布的近期心理研究。
前4条建议是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一、自我调节的首要条件是自我肯定
如果贸然提议别人进行调节,通常他们会进入自我防御状态,并试图证明自己当前的行为是正确的。
而通过简单的自我肯定练习能够打开人们的思维定势,进而调节自身的行为。
自我肯定练习就是想想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可能是家人、工作、宗教信仰或任何有特殊意义的东西。
当人们自我肯定时,他们会发现改变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二、成长心态
促进自我改变的关键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够成长,能够改变。
研究人员发现相信人可以改变的青年能更好地处理中学的各种挑战。
,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坚定人可以改变的人们还具有以下特征
压力更小;焦虑更少;自我感觉更加良好;身体健康状况更好。
心理学家称之为“成长心态”。
三、人的性格真的能够改变吗?
多年来,人格心理学家一直坚信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
,近15年来,这个观点发生了变化。
人格心理学家一度认为人到了30岁,性格就定型了,不会改变了。如今,有证据表明人到了30岁性格仍会有些许改变。
该项研究证明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甚至是两年内也会有所变化。
事实上,这两年性格的变化程度与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改变一致,例如婚姻状况、就业情况与收入情况。
四、只需要说“停止”
这里有一条改变习惯的小建议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近期通过试验发现人们可以刻意“忘记”长期的习惯。
他们发现试验后,仅仅通过告诉你要忘记某个习惯,你就真的可以“忘记”了!
五、三个步骤帮助别人进行改变
,这个人得愿意进行改变。
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维护自己的习惯,行为或思维方式的形成是需要很多年的。
,要热情,并且给予对方支持。
要记住你是一个有帮助的朋友,你的目的是帮助对方获得幸福,而且你仍然接受对方的现状。
,帮助对方树立自我意识。
习惯的核心特征是人们无意识地做某件事情,并且在相同的情境下重复地做这件事情。
所以改变习惯的重点就是辨别习惯出现的情境。
你可以委婉地指出促使他们形成该习惯的因素(旁观者清),以帮助他们辨别习惯出现的情境。
六、让人们自己说服自己
改变人的思维的难度不亚于改变他们的行为的难度。
自我说服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子。
引导人们自己说出你的观点。
最近研究发现同样的观点,人们自己提出比被动听说更能说服他们。
这就说明我们自己提出的论点对我们更有说服力,即使该论点与我们自己的观点相悖。
这和吸烟是一个道理。
相较于被动收到一条反对吸烟的消息,人们更倾向于在主动发出一条反对吸烟的消息后掐掉烟头。
你能够激励别人说服他们自己进行改变吗?
七、确认偏向
改变思维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就是确认偏向。
确认偏向就是人们通常会搜寻那些符合他们世界观的信息,无视那些不符合的信息。
改变确认偏向的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你必须想出并测试对立假设。
听起来确实很简单,这不是我们的天性。
费劲脑力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被误导、被误传,这并不有趣。
试着指出那些不符合他们世界观的事实真相。
八、个步骤改变思维
改变别人的思维并不是告诉这些人他们错了,即使他们真的错了。
想要对方信服必须讲究说话的方式。
劝说必须简明扼要,并且不断重复,你还需要抨击错误信息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