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教学需要根据其特殊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方案,结合结构化教学、行为分析法和多元感官训练等方法。以下是自闭症儿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核心课程模块
自闭症儿童的课程通常围绕四个核心维度展开:
1. 认知能力培养
感知觉训练:通过多感官刺激帮助孩子认识事物
注意力训练:借助游戏、音乐和视觉工具延长专注时间
逻辑思维训练:从简单配对分类逐步提升到问题解决能力
记忆力开发: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机械记忆优势进行专门训练
2. 语言沟通训练
从基础发音训练开始,通过口型模仿和气息控制改善发声
从单字词过渡到复杂句式表达,注重实用交际语言培养
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手势和图片交换系统等非语言沟通训练
3. 情绪行为管理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使用呼吸训练和情绪识别卡等工具
通过功能性分析减少刻板动作
借助结构化流程建立规则意识和行为边界
4. 社交基础塑造
从基础目光接触开始训练,通过强化物建立对视习惯
培养共同关注能力,训练物品分享和情景注意转移
发展到互动响应,从执行简单指令到主动发起交流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结构化教学(TEACCH)
空间环境结构:明确区隔教室区域,减少视觉与听觉干扰
作习时间结构:以视觉方式呈现每日活动顺序,帮助预测和适应
视觉安排:通过清晰显示、组织和指示帮助理解环境和要求
2.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各项能力发展
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的行为干预
针对不同儿童设计针对性训练内容
3. 集体课教学方法
将时间安排紧凑,每个持续回合数不宜过多
采用高比例课程,及时辅助、消退、转换和强化
通过小视频、图片等视觉辅助引导集体回答和互动
4. 个别化训练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长短期目标
结合回合式教学和自然情境教学
把复杂动作分解为可达成的小步骤,建立正向强化系统
三、课程实施阶段
1. 初级阶段
着重培养安坐能力、简单指令服从和基础生活自理
以一对一训练为主,建立基本学习能力
2. 中级阶段
扩展社交场景应用,发展同伴互动能力
增加集体课比例,提升环境适应能力
3. 高级阶段
训练职业准备技能和社会规则适应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社区参与能力
四、环境与教具准备
1. 环境布置
减少干扰因素,提供结构化布局
使用视觉提示系统(如流程图、步骤图)
各区域功能明确,界线分明
2. 教具选择
多感官教具如触觉板和互动投影
分类收纳的玩具和教具
适合儿童理解程度的标示系统
教育部已将"孤独症儿童教育"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这反映了社会对自闭症儿童教育专业化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其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