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伤行为干预:娄底特教学校通过功能性行为分析(FBA)发现,一名自闭症学生的自伤行为源于表达障碍,采用ABC行为观察记录法追踪行为诱因,最终通过替代沟通训练(如图片交换系统)减少自伤频率。
2. 攻击性行为改善:另一例智力落后儿童的攻击行为与认知偏差相关,干预团队结合基线期数据制定社交故事训练,逐步纠正其错误认知,干预期内攻击行为下降60%。
1. 前驱期干预:邹小兵团队对1岁男童(目光对视困难、呼唤反应迟钝)实施家庭中心式陪伴,通过持续人际互动和定期复诊,2岁时症状显著减轻,未发展为典型自闭症。
2. 雷特综合征案例:一名2岁女童经基因检测确诊雷特综合征(症候群性自闭症),干预侧重感觉统合训练和家庭关爱,缓解搓手、喘气等刻板行为。
1. CBM干预法应用:星贝育园对4岁自闭症儿童小杰采用“安坐能力—意识建立—精神飘移干预”三阶段训练,结合音乐律动和视觉追踪工具,6个月后其注意力时长从30秒提升至15分钟。
2. 社交技能培养:7岁儿童小雨通过结构化环境设计(如视觉提示板)和社交故事训练,逐步适应集体活动,最终重返校园。
李某(13岁)的三年干预计划显示:从服从两步指令到自主选择任务,通过七巧板拼搭等视觉支持工具,其自我决策能力显著提升,问题行为发生率降低75%。
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评估—干预—维持”的动态模式,需整合医学、教育和家庭支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