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发育迟缓或缺失
部分患儿完全无语言能力,或仅能发出无意义的音节;即使有语言,也可能表现为鹦鹉学舌式的重复(如机械复述他人话语),缺乏实际交流意义。
2. 主动表达缺失
患儿极少主动提问或发起对话,对他人语言无回应,甚至对名字呼唤无反应。部分患儿虽有词汇量,但无法组织成有效沟通的句子。
1. 眼神与表情障碍
典型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眼神游离或短暂瞥视;面部表情呆板,难以通过表情传递情绪(如微笑、皱眉等)。
2. 肢体语言异常
缺乏手势(如指物、点头)、身体姿势等辅助表达方式,或出现不协调的肢体动作(如僵硬、重复挥舞手臂)。
1. 孤立行为
患儿常独自玩耍,抗拒肢体接触(如拥抱),对同龄人的游戏邀请无兴趣,甚至躲避群体活动。
2. 情绪理解困难
无法识别他人表情或语调中的情绪信号(如愤怒、悲伤),导致互动中显得“冷漠”或“不合时宜”。
1. 重复性动作
如反复开关电灯、旋转车轮、拍手等,可能替代语言成为表达需求的方式。
2. 感觉敏感
对特定声音、光线或触觉过度敏感(如恐惧吹风机声),进一步阻碍沟通意愿。
若怀疑孩子存在沟通障碍,建议通过专业量表(如C-PEP-3、ABC量表)评估社交、语言及行为表现,并尽早介入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干预等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