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运动之风盛行,阳光与汗水交织,我们沉浸在运动的快乐中,除了防晒防暑,运动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焦点。医师指出,急性运动伤害常常伴随着瘀青和血肿的出现,正确处理这些伤害是避免永久性慢性疼痛的关键。对此,民众应掌握“冰、药、热、医”四步处理法,将运动风险降至最低。
不久前,在世锦赛中勇夺跆拳道女子53公斤级亚军的黄韵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强调,面对运动伤害中的瘀青和血肿,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扭伤与挫伤是她经常遭遇的运动伤害,通过冰敷和多休息,搭配缓解瘀青血肿的药物,她得以在比赛中无后顾之忧,朝着2016年奥运会的金牌迈进。
随着暑假的临近,运动伤害在门诊中的比例逐渐上升。新光医院骨科主任释高上医师表示,慢跑、骑自行车和打篮球等运动容易引发肢体碰撞和跌倒,导致膝盖和踝关节等部位的扭伤和挫伤。若不妥善处理急性运动伤害,不仅疼痛时间延长,还可能使患部持续受损,甚至发生组织粘连现象,影响肌肉延展性,最终演变为慢性疼痛。
长庚医院皮肤科医师黄耀立提醒广大民众,面对运动伤害不要拖延。错误的处理方法如推揉瘀青部位、涂抹油类制品、敷热鸡蛋等都会加重伤势。而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遵循“冰、药、热、医”四步处理法。具体为:
1. 冰敷:在伤害发生后的8小时内,对患部进行冰敷,使表层冷却、血管收缩,减轻血肿及疼痛。
2. 用药:使用瘀青血肿药。确保没有开放性伤口后,持续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微血管扩张太快或软组织过于肿胀,加速缓解瘀青、血肿。
3. 热敷:48小时后,搭配热敷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使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量增加、通透,加速血肿退散复原。
4. 就医:若瘀青血肿长久未消退,应寻求医疗检查,了解是否伤及深层组织或骨头。
医师还提醒,目前市面上的瘀青血肿药中,多含有MPS(黏多糖)成分,这种小分子抗凝血剂不仅具有抗发炎作用,还能有效抗凝血、抗血栓、促进组织再生,能有效缓解运动伤害造成的瘀青血肿。对于急性运动伤害的处理,必须遵守“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
黄韵文的跆拳道女将身份和她在世锦赛中的出色表现令人瞩目。她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广大运动爱好者们,正确处理瘀青和血肿是保持运动状态的关键。让我们一起牢记这些处理方法,享受健康运动的远离疼痛和困扰。轻松解决瘀青血肿,“冰药热医”四步走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曾被意外撞伤而出现的瘀青血肿困扰?今天,我们将为您揭晓一种流传甚广的缓解方法——“冰药热医”,只需记住四个简单口诀,即可轻松应对。这篇文章由网友‘ˋ开心的岁月’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口诀分享
1. 冰敷为先
遭遇瘀青血肿,第一时间选择冰敷。利用冰袋或冰块敷在患处,每次敷约15分钟,每日数次。冰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和肿胀。记住,受伤后应立即进行冰敷,效果更佳。
2. 用药辅助
在冰敷的可使用外用药物如消肿止痛酊等,以加速瘀青消退。务必遵循药物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
3. 热敷助力
当瘀青开始消退时,可改用热敷。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每次敷约20分钟,每日数次。
4. 适度活动
在恢复期间,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瘀青消退。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伤势。
二、注意事项
1. 若伤势严重,如出现骨折、大量出血等情况,请立即就医。
2. 冰敷时,注意防止冻伤。可在冰块与皮肤之间放置毛巾等物品,避免直接接触。
3. 热敷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防烫伤。
4. 使用药物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用法用量。
通过遵循“冰药热医”四步走,相信您能够轻松缓解瘀青血肿。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伤势严重或持续不愈,请及时就医。愿您早日恢复健康,重拾活力!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若您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