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保交楼项目的交付情况呈现严峻挑战。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平均交付率仅为34%,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问题。
核心问题首先在于资金链的困境。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流动性危机,专项借款申请的标准门槛较高,使得部分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完成工程尾款。更为严峻的是,土地出让金已经连续两年下降超过20%,地方财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困境中的房企纾困能力有限。
区域间的差异也显著存在。例如,华南地区的交付率达到了56%,其中广东、广西的交付情况更为乐观。一些地区如河南的交付率却仅有11%,西南和华中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不足20%。具体项目层面,如西安恒大文旅城等典型项目延期超过两年,其住宅交付进度远远滞后于预期。
复工与交付之间的脱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有些地区如郑州曾实现大量项目的复工,但10个月后的交付率却仅有11%,这反映出施工持续性的难题。承包商因欠款问题消极施工,部分项目陷入“假复工”的状态,实际上并未有效解决交付问题。
值得关注的进展是,一些头部房企如新城发展已经宣布完成了保交付任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交付住房338万套,但这并未明确区分保交楼项目的具体占比。中小房企的融资成本高达15%,这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已经有32%的企业退出市场。
当前,保交楼项目仍然面临着“缺钱-停工-销售下滑”的恶性循环。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强化专项借款的监管与房企信用修复的双轨机制。在保障资金有效使用的还需要加强房企与部门、承包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保交楼的交付率,保障购房者的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