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暑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防的健康隐患。虽然很多人对中暑并不陌生,但关于中暑的具体症状和护理方式,却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暑的临床表现,以便更好地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
中暑,其实是一种急性炎症,发病速度较快,尤其在闷热的天气里,很容易让患者陷入困境。其中,热射病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急性疾病。它的典型特征包括高温和意识障碍。在疾病发生前,患者通常会感到头痛、头晕和疲劳。早期受影响的器官包括大脑、肝脏、肾脏和心脏。
临床上,热射病主要分为劳动性和非劳动性(或典型)两种类型。劳动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度、无风的天气中,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尤其是健康的年轻人,是其主要受害者。他们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可能会大量出汗,心率急剧上升,甚至达到160-180次/分钟,脉压也会升高。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等严重病症,甚至引发弥漫性血管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则多发生在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老年人和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群(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等)更容易受到影响。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干热发红的现象,绝大多数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达到46.5℃。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随后可能出现妄想、昏迷等严重症状。瞳孔对称缩小,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和轻度、中度DIC。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在发病后的24小时左右死亡。
专家提醒我们:如果中暑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及时降温、补充水分,就有可能治愈。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朋友,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在炎炎夏日,我们应该警惕老年人的中暑问题。尽量避免外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护理方式,也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