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病症,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则表现为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据Welch报道,在其研究的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43例是由结肠血管扩张导致的。类似地,Boley也报道了结肠血管扩张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案例,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例出现了出血症状。
每一个患者的出血情况都是独特的,取决于扩张的血管位置、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如果病变发生在结肠近端并且出血较多,患者可能会排出栗色或沥青色的粪便。对于左半结肠的病变,出血较多的患者可能会排出鲜红色的粪便。急性大量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而长期反复出血则可能导致慢性缺铁性贫血。
在结肠血管扩张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中,多数患者的出血具有自限性,即使不经过特殊治疗,80%至90%的出血情况也能自行停止。这种自限性的出血也会频繁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的结肠血管扩张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伴有冠心病或主动脉狭窄病史。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伴有结肠憩室炎,这反映出结肠血管扩张主要是一种老年疾病。这些病症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动脉高压以及扩张血管周围的局部结肠炎有关。
对于存在反复下消化道出血或慢性缺铁性贫血病史的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及患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应考虑结肠血管扩张的可能性。
在临床诊断方面,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准确率高达75%至90%。由于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对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随着结肠纤维内镜的普及和应用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使用纤维结肠镜来进行诊断。对于伴有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且出血速度每分钟达0.1ml的患者,放射性核素扫描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也有助于排除结肠肿瘤和结肠憩室炎引起的出血。
对于结肠血管扩张症及其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我们应保持警惕并进行全面的诊断,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