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kouen的研究中,针对143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血清和脑脊液的生化测定。结果显示,脑脊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及IgG的比例在血清与脑脊液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椎间盘突出位置从内到外呈现出一种递增的趋势。这种显著的相关性被认为是由神经根泄漏所导致的。
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因为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某些其他疾病的迹象颇为相似,例如侧隐窝狭窄、腹膜后血肿或肿瘤等。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各有千秋。
传统的X线平片对此病并无明显的诊断价值。脊髓造影虽然能够排除其他病变,但在显示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方面存在困难,因为蜘蛛网膜下隙的结构特点使得诊断有所限制。当患者出现神经根卡压症状而脊髓造影结果为阴性或不符合临床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椎间孔内外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
虽然有人提倡神经根造影,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椎间盘造影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由于操作复杂,并不常使用。而CT检查则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症的位置和程度,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也随之增加。
CT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面临诊断困难,如当突出物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时,可能因密度相近而误诊为肿瘤或其他病变。为了准确诊断,应采取薄层扫描,必要时进行重建冠状面。当CT检查结果仍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以选择CT椎间盘造影,其诊断准确率较高。
MRI检查在展示椎间孔结构方面表现出优势,能够突出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界限。多平面MRI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但其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扫描层厚及扫描范围的问题。
对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变,确保准确诊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