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VMA(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是定性诊断的有力工具,但在非发作期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对于诊断来说,酚妥拉明抑制试验阳性的结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情。B超、CT和MRI等影像技术,能够精确测定肿瘤的大小并判断是否存在转移灶。特别是CT,对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当我们进行膀胱镜检查时,如果在大约80%的病例中观察到局部膀胱粘膜向腔内突出,形成基底广的半球状,表面光滑且充血潮红,这可能表明存在嗜铬细胞瘤。由于该肿瘤位于膀胱壁,粘膜活检的阳性率较低,且容易引发出血。
131I-MIBG(131I-间位碘代胍)显像技术能够提供特定的定位信息。肿瘤的活性越高,131I-MIBG的浓度就越大。目前,131I-MIBG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中已广泛应用,其使用频率超过了B超和CT。
对于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诊断手段的结果,包括尿液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和核素显像等。每一种手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