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药物对部分轻度患者展现一定疗效外,中枢镇静药物、抑制剂和激素等其他治疗手段在多数情形下并未显示出显著效果。曾经广泛使用的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茎乳孔注射方法,虽然可以暂时造成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但注射剂量必须精确控制。一次注射的量应在0.3至0.5ml之间,以轻度面瘫为适宜状态。如果剂量过高,可能导致永久性面瘫;而剂量过低,则可能使治疗无效,在3至五个月后复发。这种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已较少使用。
注射过程需要精确细致的操作。患者需侧卧,医生将对其侧耳下乳突进行常规碘酒精消毒。接着,使用20至21号针头,连接2ml注射器,沿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的路径刺入。针尖应指向稍向前内上方的位置,与颅底水平线形成约30度角,深入3cm至凹陷处。注射1%普鲁卡因1ml以作为测试,观察1至2分钟内是否出现面瘫。若发生面瘫,表明针头已准确刺入神经干。随后,注入0.3至0.5ml的酒精或酚甘油,这将导致明显的面瘫和痉挛消失。经过约半年的恢复,面瘫逐渐改善,但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痉挛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