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疾病,以皮肤紫癜和肾病综合征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居高不下。两大典型临床表现——尿蛋白和尿隐血,为我们揭示了疾病的深层进展。
尿蛋白,这一在紫癜性肾炎中频繁出现的指标,反映了肾小球滤过膜的状态。在健康状态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具有选择性,使尿液中的蛋白质排泄量极低。当滤过膜受损时,蛋白质会大量透过,进入尿液。尿蛋白的程度可以通过常规检测来确定,其级别代表着蛋白质在尿液中的不同浓度。这一指标的变化不仅揭示了肾炎的进展,更与治疗效果和预后息息相关。尿蛋白的正常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尿隐血,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时,红细胞会透过滤过膜进入尿液,红细胞破碎时释放的血红蛋白也会随尿液排出。正常的尿液中,我们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红细胞的。在紫癜性肾炎的患者中,尿隐血呈阳性表现。其程度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来确定。尿隐血的持续阳性提示着肾小球炎症反应和滤过膜的破坏程度加剧,与疾病的活跃度、肾小球的损伤程度以及不良的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
尿蛋白和尿隐血作为紫癜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对于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揭示了疾病的进展,更为我们提供了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