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无疑给中国的乳液市场带来了重创,使得消费者信心跌入谷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原料奶价格攀升至世界之最,进一步加剧了乳液厂商的经营压力。如今,部分国内厂商已不再依赖收购原料奶,转而进口奶粉以维持生产。
在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的眼中,中国的原料奶价格已飙升至日韩之外全球最高。这一数字尚未将奶的质量问题考虑在内。如此高昂的原料奶成本,令企业难以消化。事实上,新西兰进口奶粉的价格,在其最便宜时,每吨仅为2.2万元,而目前价格在2.3万至2.4万元左右。相较之下,使用国产奶源的成本高达3.5万元。
郭本恒算了一笔账:当前原料奶的收购价为每公斤3.5元,一吨就是3500元。以九吨奶制成一吨奶粉,再算上其他费用,总成本接近3.5万元,这明显超过了进口奶粉的价格。
宋昆冈也认同我国原料奶价格是国际上偏高的观点。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即让奶农、企业、部门共同参与的价格协商机制,并以此为基准形成与饲料价格挂钩的标准奶价格。他还建议出台保护基准价格的政策措施。
微微健康新闻认为,仅仅依靠奶农、企业、部门的价格协商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原料奶价格的问题。价格应当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并随之变化,人为控制产品价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而无法根治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乳液产业需要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和奶农也需要共同努力,寻找更为合理的价格机制,以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乳液市场才能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