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颁布圣旨时,宣读官都会先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似乎已经成了古代帝王颁发旨意的标配开头。历史真相并非完全如此,电视剧中的这种表现其实存在着两个常见的误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小编一起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并非所有皇帝的圣旨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给手下官员的任命书上首次出现的。在秦始皇一统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时,他的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到了魏晋时期,改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而在某些历史时期,政令是由门下省颁发的,因此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在断句上存在着误解。这里的“奉”是遵守的意思,“天”指的是上天,“承运”则是表示传承气运。而“皇帝”指的是君王,“诏”则是诏书的意思。至于“曰”,它在这里的意思是“说”,表示以下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阐述。
为了彰显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表明皇帝是受到上天的眷顾,人们通常会将皇宫中的金銮殿称为奉天殿。在圣旨的开头加上“奉天承运”这四个字,意在强调皇帝的命令是秉承天意、顺应天时。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影视剧中,为了台词的顺口和连贯性,演员往往会选择四字断句,这也误导了很多观众。
我们在欣赏古装剧的也应该保持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够对古代皇帝圣旨的开头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被电视剧中的不考究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