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在持续性房颤联合介入治疗领域是一片空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不久前打破了这一局面。该院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标志着中国医疗技术在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高达0.77%,推算下来,中国房颤患者数量约有千万之众。这种病症导致心房跳动不规律,血液易于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卒中。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医生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们成功地采用左心耳封堵术,这是一项全球预防房颤卒中的新趋势。该手术通过封堵伞封闭左心耳,阻止血液进入,从源头上控制血栓形成,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这一手术的成功,让患者无需再接受抗凝治疗,避免了出血的发生。
在这项创新手术中,79岁的陈女士成为了受益者。她是一位慢性房颤患者,长期受到心悸症状的困扰,抗凝治疗对她来说极为不便。手术完成后,陈女士没有任何并发症,恢复良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建安院长表示:“我们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持续性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这标志着中国在房颤联合治疗领域的领先位置,也预示着将来房颤治疗的新趋势。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房颤联合治疗方面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这一突破性的手术不仅为中国房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展示了中国医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创新的治疗手段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