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与公众态度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其的探讨愈发激烈。尤其是在婴儿出生前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其DNA这一议题上,更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多数美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但对于超越治疗疾病范畴的使用持保留态度。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涵盖了美国成年人的多维度观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为治疗婴儿出生时可能患有的严重疾病而修改未出生胎儿的遗传特征是医学技术的合理应用。这一数字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治疗性基因编辑的乐观态度。同样,有60%的人支持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婴儿未来患重大疾病的风险,这也表明了人们对于预防疾病的强烈愿望。
当涉及到提高后代智力等超越单纯治疗范畴的应用时,公众的态度明显更为谨慎。仅有19%的人认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婴儿的智力是合适的。高达80%的受访者担忧,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基因编辑技术“走得太远”,并引发一系列道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也揭示了公众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上测试的担忧。高达65%的人反对在人类胚胎上进行此类测试。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表示担忧。接近60%的人认为,由于高昂的费用,这一技术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也有部分人表示,虽然基因编辑在某些情况下有其合理性,但在某些方面却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和担忧,但仍有部分人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这一技术很可能为整个社会的医学进步铺平道路。如何在确保安全、尊重的前提下推进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是全球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