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正确的补钙,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仿佛一场无声的“流行病”,缺钙问题正在广泛传播,从儿童到中老年,人人皆需关注。这场补钙运动之热烈,造就了数十亿的产业规模,骨密度低下的情况却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人对于补钙的焦虑,源自一份担忧——是否已陷入了“白补”的境地?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专家指出,我们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可能是造成钙流失的主要原因。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补钙,但如果不注意这些生活习惯,很可能造成钙的流失,使得补钙效果大打折扣。
这场全民补钙的热潮,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从卫生部在1992年发布的报告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补钙行动。统计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空军总医院的专家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1亿人骨量偏低,900万人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应在中年才逐渐下降的骨密度,现在已经明显提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息息相关。以下十种习惯,正在悄悄地加速我们体内钙的流失:
一、饮食过咸,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加,增加体内钙的丢失。
二、过量摄入肉类,不仅会导致脂肪超标,还会增加钙的流失。
三、运动不足,骨组织缺乏必要的力学强度支撑,会导致骨量自动降低。
四、阳光照射不足,会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影响钙质的吸收。
五、下蹲运动减少,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六、偏食或饮食不均衡,导致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除了继续补钙,还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这些加速钙流失的行为。我们还应该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提高钙的吸收率和保持骨密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科学正确的补钙,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关于补钙与生活习惯的
在当代饮食习惯中,粗粮和谷物渐渐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快餐食品。谷物原本是我们获取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但在这种饮食习惯下,钙的摄入量却受到了影响。我们不得不重新关注这个问题,因为钙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生活中,有些日常习惯也可能导致体内钙的流失。例如,爱喝咖啡的人每天饮用大量咖啡,就可能加速体内钙的流失。统计数据显示,饮用超过4杯咖啡或消耗超过300毫克咖啡因的人,其钙的吸收会受到影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导致骨骼钙的流失,特别是青少年和女孩,其骨折的风险更高。碳酸饮料中的磷酸成分可能会影响骨质沉积,从而对骨骼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也一直被忽视。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则会影响肝功能,从而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不利于骨骼新陈代谢。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补钙呢?专家指出,补钙并不仅仅是单纯摄入钙那么简单,还与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为了防范骨质疏松,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调整饮食习惯是关键。我们应该在食物中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饮用牛奶、食用鱼、虾、虾皮、海带等富含钙、磷的食品。奶类制品的含钙量高且钙磷比例合适,尤其适合老年人。
运动也很重要。骨骼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因此每天至少应运动半小时以延缓骨量丢失。
每天晒太阳20分钟也是补钙的好方法。在晴天,我们应保证每天在户外呆20-30分钟。晒太阳不能隔着玻璃,否则无法起到补钙的效果。
提醒大家,人到中年后应注意补钙,不吸烟、少饮酒,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要适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适量使用补钙产品。有条件的话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时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