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餐的初衷,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品尝到鸡蛋和牛奶的滋味,避免他们因营养不良而早衰,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震惊的“黄金大米”试验风波。
据悉,美国塔夫茨大学的一家科研机构曾在湖南的一所小学进行过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的人体实验,这一消息曝光后,立刻在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涉及此事的多个机构纷纷表示未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但事情似乎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贺秋华一直未曾将四年前的“营养餐”与当前的“黄金大米”实验联系在一起。直到9月12日下午,他从一位村民口中得知,孩子在2008年吃的“营养餐”竟然与“黄金大米”有关,他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他痛悔地说:“我还以为是什么营养丰富的食物,谁知道他们竟然是在做实验啊!”
在衡南县江口镇沈眼塘村,除了贺秋华的孩子当年吃过,还有另外4个孩子也参与了这场实验。如今,这些孩子的家长都陷入了忐忑不安的等待中。一位家长表示:“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一是立即找最好的医院给孩子做全面体检,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二是给孩子购买终身保险,以防有后遗症……”
当美国塔夫茨大学被爆出在中国湖南一所小学进行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的人体实验后,这所小学被确认为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尽管多个机构和科研人员纷纷否认进行过此类实验,但在标榜以“道德的最高标准”来进行学术研究的美国塔夫茨大学发表声明后,真相似乎变得扑朔迷离。
家长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表示在“意向书”上签了字,但并不知道实验的具体情况。江口镇是一个总人口只有5万多的偏僻小镇,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了解有限。那次签署“意向书”时,很多家长可能并未仔细查看内容便匆匆签字。
有些家长称“意向书”上写的是关于维生素A的转化效率,有的则坚称是“螺旋藻转化维生素A的效率”,众说纷纭。当时在场的科研人员和地方干部向家长们解释称,这次“营养餐”的目的是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机会。
免费“营养餐”温暖落幕,惊喜连连送温暖
曾经免费享用过短暂却温馨的“营养餐”的孩子们,或许还记忆犹新。这餐特殊的营养餐虽只持续了一个月,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组织者还在家长会中,因为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配合,为每位参与的孩子精心准备了新书包、铅笔、文具盒以及古典文学瑰宝《唐诗三百首》。
关于这餐特殊的“营养餐”,其中隐藏着许多细节与规定。一位学生分享道,用餐时,桌子整齐对摆,孩子们被分成三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编号。三餐不仅供应充足,鼓励孩子们多吃,但每多吃一口,都要经过精确的称重。这种细致的安排,无疑增加了这份“营养餐”的神秘感。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些家长提到,组织这次活动的疾控中心干部曾特别嘱咐,孩子们在学校已经享用一日三餐,回家后就不要再吃什么了。尤其是一些蔬菜,如空心菜和黄瓜,似乎在这段时间里有着特别的禁忌。有家长回忆道,胡萝卜好像也在禁忌之列。
所有的孩子都按照安排好的时间表享用美食。早餐在早晨7点半到8点之间开始,有米粉、包子、饺子等美味佳肴;午餐从12点到12点半,有丰富的蔬菜汤;而晚餐则在下午5点左右,与午餐的菜单相似。与家长们口中的“三餐”不同,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胡余明透露给媒体的信息是,孩子们只享用了“早餐和中餐”。
江口小学的孩子们用餐地点在教学楼后面的礼堂。这个礼堂与厨房紧密相连,通常学校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礼堂的大门紧闭,课桌杂乱地摆放着,食堂的门也锁得紧紧的。但是曾经在这里用餐的学生们却对这里有着深深的记忆。他们分享道,用餐时桌子整齐摆放,他们被分成小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号。而且三餐不仅供应充足,工作人员还鼓励孩子们多吃,但每多吃一点都需要先称重。
江口小学一直实行学生在校用餐的制度,每学期每名学生的餐费大约在500元左右。对于这次特殊的用餐情况,胡余明表示,除了蔬菜之外,学生们所吃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们食用不同胡萝卜素含量的蔬菜来检测维生素A在学生体内的吸收情况。
当“黄金大米”事件被曝光后,许多家长开始回忆自己的孩子是否曾经吃过这种颜色鲜黄的大米。衡南县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伍剑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课题所用的食材都有明确的采购渠道。大米是湖南省金健米业的“桃花香米”,并非所谓的“黄金大米”。然而关于中方说法,有媒体发现,在美方的论文中详细注明了食用“黄金大米”的学生人数以及“黄金大米”的制作、储藏和带到中国的详细过程。
那么在这顿特殊的“营养餐”中,孩子们是否真的食用了“黄金大米”?一位当年负责给孩子们做餐的厨师表示从未见过“黄金大米”,对于这件事他选择保持沉默。
这次免费营养餐的经历无疑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新书包、文具的惊喜,还是那特别的称重用餐,都展现了组织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用心。虽然其中有些谜团尚未解开,但无疑这次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