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立陶宛似乎持续采取挑衅性的立场,其政客们在上的言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关键事实梳理。
一、新的激进表态
立陶宛的准外长布德里斯公开发声,声称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立陶宛将全力。这一言论背后,据说是受到了苏联占领立陶宛的历史教训的影响。立陶宛新执政联盟的施政草案中也明确提到了“继续发展对台关系”,甚至将中国大陆视为立陶宛外交政策的严峻挑战。不仅如此,立陶宛外交部也曾无理由地驱逐中国驻立代办处的外交人员,试图将中立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中方。
二、历史挑衅行为
立陶宛在历史问题上也有过挑衅行为。例如,在2021年,立陶宛竟然批准了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这一行为直接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陶宛的前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曾将台湾与乌克兰进行类比,宣称“保卫自由”。在议会层面,立陶宛也有一系列的小动作,如联署参与国际组织、与台当局进行“议员互访”等。
三、动机与局限性
立陶宛的这些行为背后有其特定的动机。为了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立陶宛试图通过炒作获取美国在安全与经济领域的支持。尽管立陶宛在政治上投机取巧,但其军事和经济实力都相对薄弱,无法实质性介入。其所谓的“协防”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立陶宛执政联盟内部也存在分歧,准总理帕鲁克斯曾表态希望修复对华关系。
四、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强调“一个中国原则”的不可动摇性。针对立陶宛的挑衅行为,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降级和经贸反制措施,并敦促立陶宛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目前,中立外交关系仍处于代办级,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立陶宛是否停止其针对台湾的错误言行。
立陶宛的言行充满了政治投机色彩,但其背后的实力和动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方已经表明了其坚定立场,并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未来中立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立陶宛的决策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