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美容仪行业隐忧重重:质量、宣传、标准亟待规范
随着“美”的诉求日益增长,家用美容仪市场日益繁荣,央视最近的一项调查却揭示了该行业存在的多重问题,令人警觉。
一、安全隐患突出
多款家用美容仪的金属成分超标问题浮出水面。部分产品镍释放量远超欧盟标准,最高超标达150倍,这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检测结果显示,在抽取的10款样品中,竟有6款的镍释放量不符合标准,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二、美容效果存疑
家用美容仪宣传的种种功效如“提拉瘦脸”“淡化皱纹”等在实际使用中效果甚微,部分产品甚至无法达到基本的护肤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射频类美容仪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存在烫伤风险。
三、虚假宣传与营销乱象
部分直播间采用各种话术诱导消费,如以“限时优惠最后一天”为噱头,实际长期以低价销售,涉嫌违反价格法规。商家将医美技术“降维”至家用美容仪领域,部分产品如红蓝光祛痘贴被质疑为“低配版医美”,实际效果与宣传相去甚远。
四、行业标准缺失
目前,国内对家用美容仪的镍释放量、温控等关键指标尚无明确标准,导致市场监管乏力,消费者维权困难。这一现状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加剧了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担忧。
五、市场信任度下降
近年来,头部品牌因质量问题频繁召回产品,如初普美容仪召回1.8万台,加剧了消费者对行业安全性的疑虑。美容仪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线上GMV预计下滑,行业进入转型阵痛期。
央视的调查揭示了家用美容仪行业在质量、宣传、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尽管行业正朝着“院线技术家用化”的方向升级,但短期内,仍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标准的完善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选择家用美容仪时,需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审慎选择。也呼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中,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