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政策:“认房不认贷”,释放市场新活力
自2023年9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一项新的楼市政策——“认房不认贷”。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申请贷款购房时,只要在本市名下无成套住房,无论过去是否有贷款记录,都将按照首套房的信贷政策执行。这项政策的调整在2023年10月18日与公积金政策同步调整,进一步降低了首套房的认定门槛。
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着眼于满足置换改善型需求的市场。通过简化首套房的认定流程,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旨在刺激合理的住房需求释放。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积金贷款方面,异地使用的户籍限制被取消,住房套数的认定则是以本市的不动产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为准。
市场的反应和政策的影响逐渐显现。短期内,政策带动二手成交短暂回升,如在2023年9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环比甚至上涨了40%。随后市场转为“以价换量”的模式,部分区域的房价出现调整。房东们因为挂牌量的激增和去化周期的延长而感到焦虑,部分房源不得不降价出售。而购房者则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加重观望情绪,特别是在高点购入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资产缩水的压力。
与此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也出现了分化。由于限价政策的影响,新房市场的倒挂现象逐渐消失,去化难度增加。而二手房的成交则持续在低位徘徊,2023年底的月均成交量约1.5万套。
将上海的楼市政策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虽然都有限购放松、限贷优化的趋势,但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其政策调整更加注重市场的稳定性,并未完全取消限购或大幅降低首付。
上海的“认房不认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部分需求,短期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整体楼市下行周期的影响,市场仍面临着价格调整和交易量波动的压力。至2025年3月,政策效果已逐步消化,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更多地依赖于政策的具体调整和市场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