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赫一时的巨型警报器参数
体积概述:此警报器的规模堪称壮观,喇叭口径高达2.6米,宽度达到2.4米,身长延伸至3米。其庞大到甚至可以容纳6名身高1.8米以上的成年人平躺其中,展现出其雄伟与壮观。
功率非凡:普通的防空警报器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款警报器的运行功率高达157.5千瓦,功率强度近乎是普通防空警报器的30倍。
覆盖广泛:其声音之洪亮、传播之广泛令人惊叹。在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警报声清晰可听,相比之下,普通电声警报器的覆盖范围仅5平方公里。
分贝震撼:距离警报器30米外,其分贝数仍高达130分贝。测试时,30米内的人员甚至能够感受到皮肤刺痛,足以证明其音量之大。
二、设计背后的深意与多功能性
历史的警钟:此警报器部署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逢国家公祭日,其警报声响起,旨在提醒民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灵活应对:车载式设计使其能够灵活调整位置,喇叭可360度旋转以扩大覆盖范围,使其在战时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部署需求。
国产技术的骄傲:此警报器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展现了我们国家在技术方面的自主性,是国产技术的骄傲。
三、精心部署与运输考量
选址策略:为了确保警报器的传播效果和对人体的影响最小化,通常会被安置在城市制高点或空旷区域。
运输挑战:由于其体积庞大,重量达到4.6吨,运输成本相当高昂。例如,在2014年从浙江台州运至南京时,运费便高达10万元。
四、警报器的历史渊源
防空警报器的发展可追溯到18世纪。芬兰物理学家约翰·罗宾逊发明的鸣轮装置是这一领域的鼻祖。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报器逐渐应用于防灾和战争预警中,而这款巨型警报器则是现代技术与历史传统的完美结合。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安置的这一巨型警报器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纪念,更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每当警报声响起,它都在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