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赫兰·卡里米·纳塞里,一位拥有特殊经历的传奇人物。他出生于伊朗,父亲来自伊朗,母亲则是英国人。早年,他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勤奋学习,然而因参与反对伊朗国王的政治运动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次遭遇让他流离失所,最终成为了一名无国籍难民。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纳塞里曾在欧洲多个国家寻求庇护。终于,在比利时获得难民证的他,以为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份——1988年。纳塞里怀揣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计划从比利时出发,经过法国戴高乐机场前往英国与母亲团聚。不幸的命运如同无情的暴风雨突然降临。他的公文包在旅途中丢失,里面装着他的难民证和护照等重要证件。这一刻,对于纳塞里来说犹如天塌地陷,没有证件的他既无法入境英国,也无法回到比利时甚至自己的祖国伊朗。
机场成了他的临时家园,从1988年至2006年,纳塞里的生活几乎都在这里度过。最初的日子充满了艰辛与绝望。他依靠机场的卫生间洗漱,收集行李推车押金以换取食物,甚至在未开放区域搭建了一个简易住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与公众的同情。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捐赠,纳塞里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幸福终点站》,使他获得了一笔意外的收入。
法律困境始终困扰着纳塞里。法国因其没有合法身份而拒绝其入境,而比利的难民证补发程序却因为官僚主义而拖延多年。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纳塞里的生活始终笼罩在不确定之中。尽管法国曾批准其居留权,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合法返回英国与母亲团聚。因此他拒绝离开机场。直到健康状况恶化时他被强制送医治疗时结束了他在机场的生活。此后他辗转生活在巴黎的收容机构中直至因心脏病去世。关于他滞留的原因也存在争议:有记录显示他实际上持有有效文件但拒绝使用而他本人则坚称文件被盗。尽管现实与电影《幸福终点站》有所差异但纳塞里的真实经历仍然令人震撼引人深思他所经历的种种困境揭示了国际难民身份认定体系的漏洞以及个体在全球化时代因无国籍状态引发的生存困境让人深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