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重塑
在2019年6月30日,SBS电视台的热门综艺节目《丛林的法则》在泰国篇章的播出中,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当时,艺人李烈音在节目中捕捉并食用了被泰国视为濒危物种的库氏砗磲(一种巨大的蛤蜊)。这一行为立即在泰国和广大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和关注。泰国方面迅速采取行动,以违反《国家公园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为由,对李烈音提出了严肃的诉讼,并要求将其引渡到泰国接受审判。
SBS的应对及道歉举措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SBS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内部追责:7月18日,SBS紧急召开人事委员会,对疏忽大意的综艺部部长提出警告,责令节目主负责人停职反省。涉事的节目制作导演(PD)被开除出制作组,以表明其对事件的严肃态度。
公开道歉:三天后,节目在播出缅甸篇章前,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封诚恳的道歉信。信中承认,制作组在前期并未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对此次事件表示深深的遗憾。随后,立即中断了泰国篇章的所有回放和点播服务,以避免进一步的不良影响。7月21日,SBS再次通过其官方网站和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向公众表达歉意,并承诺未来会加强前期的调查和准备工作,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节目调整:考虑到此次事件的严重性,SBS决定暂停播放泰国篇章的所有后续内容。尽管如此,《丛林的法则》的其他系列仍然正常播出,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争议焦点
此次事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艺人责任:SBS的道歉声明中并未明确提及对李烈音的保护和支持,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制作组的失误上。这一做法引发了舆论的批评,认为其在推卸责任。
泰方态度:尽管SBS已经多次公开道歉,但泰国当局的态度依然强硬,坚持追究李烈音的法律责任。他们认为,李烈音作为亲手捕捉保护动物的人,应该独立承担责任。
后续影响
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综艺制作团队在跨国拍摄中对当地文化和法规的忽视,更成为国际舆论中“娱乐节目的生态责任”这一议题的反面教材。这一案例提醒着所有的媒体和娱乐产业从业者,在追求娱乐效果的也必须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各地的文化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