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监控东风导弹

一、监控手段的部署与技术局限

预警雷达的监测

台湾的新竹乐山基地,矗立着一只“眼睛”——长程预警雷达,它时刻注视着台湾本岛及其周边海域的高、中、低空目标。这只“眼睛”与岛上的预警中心保持实时联动,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台湾的安全。在2022年解放军环演的大幕下,它成功监测到东风-15B等导弹飞越台湾本岛上空,自信地宣称“全程掌握动态”。

防空系统的升级与困境

为了加强防御,台湾不断强化了其“爱国者”导弹系统,计划到2026年前将“爱国者-3”增程型导弹的部署数量翻倍,达到12套,同时提高其射高至60公里。这一举措旨在扩大对弹道导弹的早期拦截范围。现实测试揭示了其局限:发射车的机动能力和弹药储备(每套仅12-16枚)在面对饱和攻击时显得捉襟见肘。

技术瓶颈的挑战

台湾声称其研发的“天弓四型”反导系统(又称强弓一型)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复合控制技术,甚至宣称可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东风-17的乘波体弹道和10马赫的末段速度,远远超出了现有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在这一技术领域也尚未取得突破。

二、实际案例与效果的反思

在2022年8月的军演中,解放军发射了11枚东风导弹,部分导弹飞越了台湾本岛上空。尽管台湾的防御系统被激活,但并未能有效拦截。事后有消息指出,台湾方面试图掩盖导弹穿越岛屿的事实。而在2024年的反导测试中,尽管在九鹏基地进行了“天弓四型”的实弹拦截试验,但具体的拦截数据却未公布,引发了外界对其技术成熟度的质疑。

三、解放军的反制策略与优势

饱和打击的威力

解放军的火箭军拥有同时发射多型号导弹的能力,如东风-15B、东风-16以及东风-17等。结合无人机和反辐射导弹,形成了一道立体的攻击阵容,使得台湾的防空系统难以应对。

制电磁权的掌控

解放军擅长通过电子战手段压制雷达和通信系统,从而削弱台湾的预警和拦截效率。在这一策略下,台湾依赖的东风导弹监控体系,常常因单一雷达和有限防空系统的技术宣称而受到限制,而解放军的高超音速武器和饱和打击战术已经形成对台防空网络的系统性压制。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