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央视评动画片内核

一、坚守核心价值:真善美的导向

动画内容应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暴力血腥、低俗等不良元素。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这一主要受众群体,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明确要求制作方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守这一核心价值导向。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它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袭叙事,成功传递了对抗偏见、坚守信念的正向价值观,深受观众喜爱。

二、文化自信: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我们肯定《雄狮少年》等作品通过民族精神表达实现了文化自信。动画作为文化的载体,应该承载中华文化的基因。但部分作品存在文化自卑倾向,如《哪吒2》被指责“倭风满满”,缺乏本土文化内核,仅仅沦为元素的堆砌。我们呼吁制作方在创新的更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展现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教育功能:知识性与价值观的并重

动画作品不仅要有娱乐性,更要有教育性。我们推崇《大禹治水》等作品,它们将神话故事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在剧情中渗透水利工程原理、责任感教育,实现了知识性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我们也指出低幼化或过度娱乐化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早期因危险情节示范而遭质疑。我们强调动画需承担价值观引导的功能,为观众传递正能量。

四、创作标准:全龄化与叙事策略

我们赞赏《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破年龄界限的表达。这部作品通过宿命论、善恶选择等哲学命题,成功吸引了成人观众。我们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倾向,警惕篡改历史、歪曲文化符号的行为。

五、行业规范:分级缺失下的责任共担

在我国尚未实行分级制的背景下,制作方应主动承担内容过滤责任,家长也需加强观影监督,形成社会共治机制。我们推荐《中国奇谭》《京剧猫》等作品,它们成功融合了非遗元素与现代叙事,为行业提供了创作范式。

央视的评价体系始终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与文化传承两大核心。我们鼓励制作方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同时也强调动画作为文化产品的教育属性。对于偏离这一内核的作品,如缺乏价值观输出的《哪吒2》、含有暴力元素的《熊出没》等,我们会明确表达批评态度,并呼吁制作方回归动画教育的初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