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便拉水的情况,很多人可能都曾遇到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观察身体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便秘问题,并了解哪些人群更易受到便秘困扰。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想排便时因为忙碌而不得不憋着,等到空闲时却没了便意?或者感觉排便不尽,排便过程费力?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很可能你正在经历慢性便秘。对此,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治医生占煜对慢性便秘的症状与缓解方法做出了详细解答。
哪些人群更易受到便秘困扰呢?占煜医生指出,女性和老年人尤为需要注意。女性的激素水平和盆底功能变化会对排便功能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孕期中后期阶段的孕妇、四五十岁激素下降的中老年女性。老年人群中,由于肠道功能退化、活动减少、饮水量降低等原因,便秘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便秘呢?占煜医生提供了三个观察点:首先是每天排便次数,如果两到三天不排便,大便中的水分会被肠道吸收,导致大便变得干硬,可能造成便秘;其次是看大便排出时的性状,通常来说,香蕉状的大便是比较正常的状态;最后一点是排便时的主观感受,如果感觉排不出、排不尽,即使每天排便两到三次,也可能是便秘。相反,有些人虽然每隔两三天才排便一次,但大便性状正常、排便过程不费力,这种情况并不被认为是便秘。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且持续超过六个月,就可能被诊断为慢性便秘。长时间不排便、排便频次减少会导致大便停留在肠道内,影响肠道的正常菌群结构等微生态,并可能损害肠粘膜、增加长结肠息肉甚至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为了改善便秘情况,占煜医生建议首先要改变生活习惯,包括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在饮食习惯中,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蔬菜、水果、谷物都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适当运动如步行、骑车等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除了生活习惯的调整,中医也有一些治疗方法如推拿、针灸等可以系统性调节身体情况。占煜医生还分享了一种简单的腹部按摩方式:三餐饭后,从右下腹开始,绕肚脐顺时针揉肚,直到左下腹。
占煜医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购买市面上的治疗便秘或润肠通便的药物、饮品,特别是非处方药或保健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
来自四川日报的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便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