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立案审查时间(纪检机关监督

办理留置地手续与纪检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解读——立案报批程序详解

编者按:随着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这一规则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坚定决心,以及对纪检监察机关行使权力要慎之又慎、自我约束要严之又严的一贯要求。

今天,我们将重点关注第三十八条的内容,为大家详细解读纪检监察机关的立案报批程序。

一、立案报批程序的重要性

纪检监察机关的立案报批程序是行使公权力的关键环节。本条规定,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承办部门需起草立案审查调查呈批报告,并经过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审批,再报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立案审查调查。这一流程体现了对立案权的监督和规范,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二、立案后的通知与通报

立案审查调查决定不仅要向被审查调查人宣布,还要向其所在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通报。这不仅保障了被审查调查人的知情权,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的表现。这一做法也是对被审查调查人形成震慑和压力,促使其如实供述自己问题的手段。

三、纪检机关与监察机关的立案差异

对于党组织和党员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办理纪委立案审查手续;对于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则需要办理监委立案调查手续。对于具有党员身份的监察对象,若既违纪又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原则上需要同时办理纪委立案审查手续和监委立案调查手续。但若仅确定其违纪需要追究纪律责任,尚不确定是否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可以先办理纪委立案审查手续。

四、关于纪检机关监督执纪规则的出台时间与适用范围

纪检机关监督执纪规则的出台时间以及是否适用于监察机关,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该规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党中央为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的重要文件。其不仅适用于纪委,也适用于监委,为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详细解读了《中国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的立案报批程序,包括其重要性、立案后的通知与通报、纪检机关与监察机关的立案差异,以及规则的出台时间与适用范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规则,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编写、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释义》)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