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杂感诞言
在这世间,总有些梦想,让人为之执着追求,即使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对于我这个自以为是的读书人而言,成为作家,便是我那毕生的追求。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读过的书虽多,为何仍无法在这文字海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难道上天真的没有怜我之心,不愿给予我苦心追求的回馈,让我感受半点成功的喜悦与乐趣?多年前,我曾信誓旦旦地宣称,即使八十岁也要成为作家。然而如今,岁月悄然流逝,我仍一事无成,不知引来了多少嘲笑。
苦,只能藏在心里。在这个时代,成为作家并不意味着功成名就、发家致富。许多自称作家的人,生活或许困顿,拮据不堪。那些外表的光鲜,并非真实的荣耀。
或许这些年来,我的心从未真正闲下来、静下来。我写下的文字,几乎从不满意,但我总会在想写的时候,涂抹出一些所谓的文字。至少我自认为,这些文字发自内心,没有虚假的造作浮夸,没有恶意地违背自己的心意。
虽谈不上得心应手,但这些文字,或许是心灵的流露。对于某些人来说,写出好文章或许并非难事,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并不容易。文章的布局、文字的简洁,能够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如同围棋高手,看似简单的一招一式,却足以让许多人提笔若有千钧,无从说起、无从下手。
能写文章,实在是一种本事,不得不让人佩服。人人都认识的字迹,可以成为文字;谁都可以拿起的棋子,却会布满棋盘。至于水平高低,则另当别论。那些信笔由缰之人,下笔如流水,一泻千里,令人羡慕。而许多人绞尽脑汁,却苦于难以下笔,正如棋手面对棋局,苦思冥想也难落子。
年轻时,我更喜欢外国作家。相对于国内的许多作家,我认为他们实在不值一提。我时常想,若是再过五十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如今的那些所谓的作家的名字。对于卢梭、托尔斯泰、杰克·伦敦等外国名家,我相信他们的作品会永垂不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催人泪下。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文字、文章,为何如此难?为何也有高下之分?许多写作者都知道自己文字的份量。他们深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不仅是他们写作的心得,更是他们对文字的敬畏与追求。
我时常想,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怎样的?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深思的作品。而那些只顾追求名利、缺乏真实情感的文字,终究会被历史遗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的情感与故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