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立场与历史表态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耶伦任职期间(2023年),多次对美国的债务问题发出警告。她强调,美国债务违约将对国内外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耶伦主张改革债务上限决策机制,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僵局。她认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已多次触及债务上限,这种频繁的博弈加剧了债务违约的风险。她的观点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现任财长斯科特·贝森特(预计于2025年任期)则延续了强硬立场。在国会听证会上,他明确表示:“美国不会违约。”他也强调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重要性。面对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和高昂的利息支出,贝森特的表态受到了质疑。公众要求看到他对于解决债务问题的实质性方案。
二、当前债务困境与潜在风险
美国当前的债务困境犹如一个巨大的螺旋,一旦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如果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融资成本飙升、信用评级下调以及资本外逃等。更为严重的是,市场担忧情绪加剧可能会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心理关口,甚至引发美股大幅下跌,对全球经济造成系统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政策选择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美联储若选择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QE4)以缓解债务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而维持高利率则可能加速经济衰退,凸显美元霸权面临的深层危机。
三、国际影响与战略博弈
近期,美方在某些场合威胁称,若中国不主动妥协,可能会升级对华经济对抗措施。这种威胁似乎是在试图转嫁国内的财政压力。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和经济伙伴,也被视为“美债历史性崩溃的贡献者”。日本的抛售行为可能会加速资本逃离美国,进一步动摇美元体系。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和战略博弈无疑给美国的债务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争议与矛盾
尽管美国财长们反复强调“美国永不违约”,但市场对美债信用基础的担忧却在不断升级。桥水基金的达利欧提出的“美元霸权黄昏”的预言,在多重危机的交织下逐渐显现。这种矛盾和争议不仅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于债务问题的分歧和焦虑,也揭示了全球对于美元体系的深层次担忧。如何在保持美元霸权的同时解决债务问题,已成为美国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