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的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算力成为核心生产力。在这一大背景下,2025年“东数西算”工程正通过政策深化、技术创新和区域协同,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这一工程的发力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体系的深化部署
政策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实施意见》的发布明确了到2025年底的目标,国家枢纽节点新增算力占比将超60%,新建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也将突破80%。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算力网络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我国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决心。通过算力券、数据中心REITs等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为算力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算力网络的加速成型
随着节点互联互通的推进,算力网络已初见成效。宁夏中卫等枢纽节点已吸引了中国移动、亚马逊等企业的布局,中交智数谷项目建成后机柜规模达4480个,并通过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高效数据传输。技术攻关的突破也推动了算网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实现了算力资源的跨区域智能调度,用户使用成本较往年有了显著下降。
三、绿色低碳的纵深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西部节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势,提升绿电占比,数据中心的PUE值也普遍降低。算电协同创新也推动了算力产业与能源产业的融合。
四、区域协同实践的升级
区域协同是算力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东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牵引了算力的增长,而西部城市则通过算力基建吸引了高算力需求产业的聚集,形成了“数据西进—算力东送”的双向循环。
五、产业赋能成效的凸显
算力的增长不仅提升了数字经济的规模,也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水平。节点城市的数字经济GDP占比普遍超过36%,算力对数字经济的改造效率也提升了40%以上。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增长也支撑了跨境数据服务闭环的建设,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东数西算”工程正从基础设施布局转向应用赋能阶段,通过政策、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力,持续释放算力对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这一工程不仅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