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与储存要求
对于所选材料,其型号需满足设计要求,纵向通水量、滤膜抗拉强度及等效孔径等核心指标必须达到规范标准,同时需附有出厂合格证及技术性能鉴定书作为质量保障的依据。对于长期储存,材料应存放于专门的库房或保护性场地,避免紫外线照射、撕裂及混入杂质。若存储超过1年或材料出现变质,需重新进行抽检以确保其质量。临时存放时,材料需整齐堆放,防止雨淋日晒导致的损坏。
二、施工前的准备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首先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导架高度不低于10米,套管直径与排水板相匹配,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5%以内。施工场地需要平整,并开挖纵横排水沟以疏干积水。为确保排水效果,还需铺设30厘米泥岩和50厘米天然砂砾石垫层,确保垫层的连续性和平整性。定位放线是施工的关键环节,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放控制边线,用钢尺精确量距确定板位,并用白石灰标记、编号。
三、施工流程详解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安装与定位工作,包括组装插板机(如门架式振动插板机),将套管与振动锤连接固定,并将排水板穿入套管、固定于插销上。接下来是沉管插板环节,需调整套管垂直度(偏差≤1.5%),并将其下沉至设计标记处。在提升套管时,要密切监测回带量,若回带超过40厘米,则需要进行补打。拔出套管后,立即用砂砾石回填孔洞,注意严禁堵塞排水通道。对排水板顶端进行处理,剪断后需外露50厘米,然后弯折平贴于砂砾石垫层,并用砂砾覆盖。
四、质量控制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质量控制标准。板距误差需控制在±10厘米以内,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且误差不超过±15厘米。接长时,采用滤膜内平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至少20厘米。对于特殊区域如桥台锥坡2/3填筑高度范围及沉降过渡段,需严格按设计间距和范围进行施打。施工记录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逐桩记录板位、回带量等数据,对于不合格桩位,需在15%板距范围内重打。
五、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淤泥堵塞排水通道,及时清理施工中产生的淤泥。轨道铺设时需保持水平,施打顺序从护坡道向路中心推进,每排打设5~9根后移动设备。遇到硬质地表时,套管拔出后需用砂砾石灌满杆孔。
六、验收标准
施工完成后,需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排水板间距、垂直度、外露长度以及砂砾垫层的连续性,确保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只有经过严格验收并达到标准工程才能算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