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2药企被罚3.2亿 救命药短缺频发背后

在近期的一则引人关注的案件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两家医药巨头——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进行了严厉的行政处罚。这两家企业因达成了垄断协议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合计罚款高达3.2亿元。这一不仅凸显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更揭示了原料药市场的深层次问题。

涉事原料药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其制剂产品为临床急救药品,对于休克抢救、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家企业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这些药品的供应和价格,对公众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一、垄断行为的核心手法

这两家企业的垄断行为并非简单直接,而是采取了多种手段。它们通过控制生产资质与销售渠道,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支配力。在此期间,国内仅有这两家企业以及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具备生产涉事原料药的生产资质。武汉汇海更是通过独家经销协议实际控制山西振东泰盛的销售权。

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位,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达成了口头协议。武汉汇海停止销售原料药,而远大医药则以低价供应制剂再高价回购的方式对其进行利益补偿。这样的操作手法既隐蔽又狡猾,使得两家企业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固其市场地位。

二、原料药的深层问题

这一只是我国原料药领域存在的结构性垄断问题的冰山一角。超过10%的原料药仅由1-3家企业生产,这种生产资质的高度集中加剧了供应风险。一旦这些企业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行业的供应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这些企业的垄断行为越来越隐蔽化。它们通过包销协议、口头约定等方式来规避监管,甚至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得执法难度大大加大。

三、违法成本与收益失衡

尽管面临高额罚款,但垄断带来的暴利仍然驱使企业铤而走险。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违法成本相较于其通过垄断获得的收益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敢于挑战法律底线的原因之一。

四、监管难题与改进方向

当前的反垄断措施主要以罚款为主,但显然这并不能根治问题。专家建议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需要增加市场供应者,放宽原料药生产资质审批,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形成竞争。强化常态化监管,对曾涉案企业重点监控,防范垄断行为复发。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原料药产业政策,并严格执法以维护市场公平。

此次案件不仅揭示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更暴露了急救药供应链的脆弱性。原料药垄断不仅推高了医疗成本,更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理,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