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端午节的传统手艺
端午节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厨房,奶奶早已忙碌起来。泡好的糯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新鲜的粽叶经过煮煮洗洗,显得分外鲜绿而有光泽。红枣、豆沙或咸蛋黄等馅料也已备好,只等开始包粽子。
取两片粽叶重叠,轻轻折成漏斗状。这个步骤需要特别细心,底部的粽叶不能漏米,否则煮出来的粽子就会散掉。接着,先放一层糯米,再加入馅料,最后再加上一层糯米,压紧实。每一个粽子都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品,虽然形状各异,但每个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将粽叶向下折叠包裹,用棉线捆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要确保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不会散开。完成后,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就静静地躺在锅里,等待着火的洗礼。
水开后下锅,小火煮2-3小时。这段时间里,粽香弥漫整个厨房,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甜蜜和温馨。等待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却充满了期待和乐趣。
回想起小时候,奶奶教我包粽子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她手把手教我折粽叶、填米、塞蜜枣,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优雅,仿佛是在跳舞。而我则手忙脚乱,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但奶奶却笑着说:“心意比形状更重要。”
现在,每当我包粽子的时候,都会想起奶奶的话。包粽子不仅是手艺,更是家人团聚的温暖。每一口咬下软糯的粽子,都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爱意,那份属于端午节的独特味道。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包粽子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代表着家的温馨、亲人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同动手包粽子,感受那份古老而美好的传统,品味那份属于端午节的幸福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