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SIADH病症,除了针对病因的治疗外,积极对症治疗也至关重要。对于轻度SIADH患者,每天应严格控制摄水量在800至1000毫升之间,确保水处于负平衡状态,以此减少体液过多和尿钾的流失。大多数患者通过限制饮水和接受全身化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若化疗需水化或导致更严重的低钠症状,应首先考虑更换药物。对于严重水中毒患者,如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需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并通过静脉注入3%氯化钠溶液,快速纠正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同时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第一型异位ACTH综合征的治疗颇具挑战,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并不适合手术,只能依赖联合化疗。患者因易并发感染,因此在化疗前需尽快使用酮康唑等药物抑制皮质醇过量分泌,以预防可能致命的感染。第二型异位ACTH综合征主要由类癌引发,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出现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安排手术,术中需仔细清除淋巴结,否则可能导致Cushing综合征的持续。异位ACTH综合征也易伴随凝血因子异常,如伴有高凝状态等,需特别注意。对症治疗还包括控制糖尿病、补钾等。
对于伴瘤高钙血症患者,当血钙水平超过3.5mmol/L时,很容易发展为高钙危象,而高血钙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往往比肿瘤本身更为紧迫,因此需要积极抢救。治疗的关键在于补充大量生理盐水,必要时使用速尿促进尿钙排泄。降钙素、二膦酸盐、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可用于抑制骨吸收和降钙。若常规方法无效,还可采用无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在急性低血糖发作时,需通过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来提升血糖,若效果不佳,可重复使用,并随后以较高浓度的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对于慢性低血糖的控制,可使用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在肿瘤切除后,低血糖通常可自行缓解。
治疗异位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性腺功能障碍的症状往往能够消失。全面的治疗策略和个性化的医疗关怀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