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症的反复发作中,背后隐藏着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免疫调节的失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对于治疗湿疹的药物选择倍感困扰:该如何选择对宝宝无害的药物?能否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呢?
针对这个问题,参考国内外的湿疹诊疗指南,我们发现主要的治疗手段仍然是使用外用激素药膏。这些激素药物被分为七个等级,从弱效到中效再到强效。对于婴幼儿湿疹的治疗,通常推荐使用弱效激素类药物,特别是在面部、腋下、腹股沟和外生殖器这些特殊部位。如果某些局部症状严重,且弱效激素无法有效控制,那么可以考虑在短时间内使用中级激素。当湿症症状得到缓解后,应立即更换为弱效激素类药物。
激素外用药具有控制皮肤炎症反应、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虽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普特彼乳膏也对湿疹有治疗效果,但由于其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且价格昂贵,无法替代激素外用药的地位。中药制剂虽然对湿疹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但其起效较慢,无法达到激素类药物的即时效果。
有些家长对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感到恐惧,宁愿让孩子口服药物也不愿意使用激素药膏。抗过敏药虽然可以缓解湿疹带来的痒感,但对湿疹的皮疹没有直接的治疗效果,无法取代激素外用药。在湿症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激素外用药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们需要合理选择以弱效为主的药膏。一般建议每天两次外用,增加次数并不一定能增加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同样,也不要刻意减少用药次数,以免延长病程或增加药物耐受性。当病情好转后,可以采用“阶梯法”逐渐减量,过渡到每周使用两次。在停用激素外用药后,还需要加强全身涂抹润肤霜,以减少湿症的复发。
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这些关于湿疹治疗的知识,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早日摆脱湿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