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一点也不假。生活中,因意外导致的足部骨折,治疗过程或许并不复杂,但恢复的时间却可能漫长。足部骨折不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还会使患者的行动自由受到极大限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足部骨折的一些详细信息吧。
足部骨折是指足部各个骨骼的骨折,包括距骨、跟骨、跖骨和趾骨。当遭遇骨折时,骨折部位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被动踝关节活动会引发剧烈疼痛,如果骨折伴随明显移位或脱位,还会出现畸形。
对于跟骨骨折,除了足跟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外,还可能在跟骨内侧和足底出现瘀血斑。严重的情况下,足跟的横径会增宽,足弓变平,整个足部的长度也会变长。
如果从高处坠落时,冲击力大且脚跟先着地,还有可能造成脊柱前屈,进而引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脱位。甚至,冲击力会沿脊柱上传,导致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在诊断足部骨折时,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检查脊柱和颅脑状况。
对于跖骨和趾骨骨折,肿胀和疼痛主要出现在前半足或趾骨部位。例如,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类似症状进行鉴别,如跖骨基底骨骺未闭合、腓骨长肌腱的籽骨等。后者通常表现为压痛肿胀不明显,骨片光滑规则,且症状呈现双侧性。跖骨颈疲劳骨折初期表现为前足痛,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由于这类骨折没有明显的暴力外伤史,容易被误诊。
通过踝关节以及X线照片、跟骨的X线侧位和轴位照片、跖、趾前半足的正、斜X线片,可以明确距骨、跟骨、跖骨和趾骨骨折的移位程度、类型以及其他可能的合并骨折。
温馨提示:生活中的意外难以避免。如果不幸遭遇足部骨折,不要过于惊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充分休息,你会逐渐恢复健康。在恢复期间,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随意活动,以免对骨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康复进程。记住,耐心和信心是战胜伤痛的最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