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近期完成了一项关于全港质子磁力共振波谱检测脂肪肝的研究,揭示了令人关注的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香港的发病率在短短三至五年内达到了惊人的13.5%。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比例在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尤其是年过四十岁的女性,其发病率较年轻女性高出三四倍。男士则不受年龄这一因素的影响。
这项研究由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于二零零八至一零年间启动,对922人的肝脏脂肪量进行了检测,其中658人并无脂肪肝。经过三年的跟踪研究,团队发现原本无脂肪肝的565人士中,有76人出现了脂肪肝,这一数据占整体比例高达13.5%,充分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在三至五年内迅速上升。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团队还发现脂肪肝的发病与体重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两次检查中,体重一直保持标准的参加者仅有8%患上脂肪肝,而在这段期间体重由标准上升至超重的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比例则上升至20%。这一发现无疑为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供了新的线索。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主任陈力元指出,根据这项研究估算,香港每年约有3至4%的成年人患上脂肪肝,这意味着每年有逾十万的新病例。他强调,面对这一健康威胁,公众应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运动,控制体重,以预防并逆转脂肪肝的发展。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香港的严峻形势,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疾病,而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一健康挑战。对于每一位个体来说,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都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御这一疾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