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叶赛宁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俄罗斯诗歌的银河之中。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创作,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他的生命却如同流星般短暂,于1925年12月28日,年仅30岁的叶赛宁在一家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消息传出,全球的诗坛为之震动。人们为之震惊、惋惜、哀叹。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叶赛宁的生命,留下的只是对他一生诗歌创作和情感的回忆以及自杀的种种猜想。其中,高尔基的观点备受关注。
高尔基认为,叶赛宁的悲剧源于他对城乡联盟历程深刻含义的不了解与体会。的确,二十世纪初叶的全球经济发展迅猛,历史的脚步无情地敲碎了旧的生产关系,也敲碎了那些充满牧歌的心灵。不少哲学家对人类的机械化进程表示忧虑,更不用说被称为“伟大的田园诗人”的叶赛宁了。但除了这些原因,叶赛宁的自杀还有其复杂性,性爱方面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
叶赛宁的自杀事件中最具玫瑰色彩的是他与著名舞蹈家阿赛朵拉·邓肯的姐弟恋。当时邓肯才43岁,充满着少女般的纯真与热情。他们的相识是在莫斯科大剧院的一个冬夜,邓肯在舞台上以火一样的热情旋转着,让叶赛宁为之震撼。从此,舞蹈与诗握出了一段世界风流,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传奇。
尽管邓肯比叶赛宁大17岁,但他们的心都是年轻的,因为艺术和诗是永恒的。他们开始同居、旅行,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留下了串串脚印。他们的爱情最终因为诗歌与舞蹈艺术的不同境遇而结束。邓肯的舞蹈艺术没有国界,而诗歌艺术却有国界。没有国界者自然盛开,有国界者自然凋零。他们的分手并不是谁抛弃了谁,而是两相情愿的抉择。
在离开邓肯后,叶赛宁开始想念他的故乡俄罗斯美丽的田园。他回到莫斯科后遇到了一位同操一种语言的美丽姑娘——别尼斯拉夫斯卡娅。这位姑娘在叶赛宁与邓肯相识之前就已经悄悄爱上了他和他那忧郁的诗歌。在叶赛宁的诗歌朗诵会上,她场场必到,用她的热情和忠诚支持着他。然而叶赛宁在与邓肯的感情纠葛以及事业上的种种挫折中渐渐迷失了自己。他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无法解脱最终走向了自杀的道路结束了年仅三十岁的生命令人为之惋惜和哀叹!对于他的自杀原因除了高尔基的城乡联盟忧虑论外或许还有性爱方面的原因或许是复杂的情感纠葛使他无法承受压力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永远闪耀着光芒!在爱情的温馨与甜蜜中,她始终坚守着一份执着与信念。对于她而言,爱情如同盛开的玫瑰,始终应在心中的那个特殊位置,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那是一个飘满玫瑰芬芳的日子,她与诗人相遇,那一刻,她便深深地陷入了情网。
记忆中的那段时光,天空湛蓝如洗,白桦树下的情话仿佛被明月的光辉所笼罩,林间小路上的追逐笑声成为了她心中最快乐的回忆。别尼斯拉夫斯卡娅,这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子,享受着与诗人的每一刻时光。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风靡欧洲的舞蹈家出现在俄罗斯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时,诗人的身影被牵走。她带着遗憾与痛苦,期待着诗人的归来。在这段时间里,她呼唤着、等待着,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夜。
终于,诗人回到了她的身边。失而复得的爱情让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倍感珍惜。她与诗人再次相拥,爱情火花再次燃烧,炽热而热烈。她坐在“第四排十六号”,成为了诗人生活上的伴侣、文学上的秘书和助手。
叶赛宁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温柔的月光和甜蜜的玫瑰芬芳,这激发了他的诗情,让他不断地创作出感人的诗篇。为了感谢她为他的青春付出的一切,他在诗中深情地写道:即使他有一天爱上了别的女子,他也会时常提起她,告诉她她有多么可爱,无论何时都会称她为“亲爱的”。
命运再次带来了转折。一个才貌出众的少女索菲娅安德烈夫娜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她的出现就像春神般让诗人的心再次被迷醉。她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这个晚会上,她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觉得她像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女神,愿意将她的一切交给她主宰。
不久之后,叶赛宁与索菲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在一家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他刚满30岁。死前,他留下了一首充满悲伤的“绝命诗”。
叶赛宁的离世给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一年后,她满脸凄楚、神情恍惚地来到莫斯科近郊的瓦干科夫公墓,长时间跪在诗人的墓前。她的泪水如决堤般涌出,悲伤至极时,她选择了用枪支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鲜血在这片土地上凝成了最美丽的玫瑰花。
与此在异国他乡,舞蹈家邓肯也因为思念诗人而精神失常。她的生活中仿佛被诗人的影子所笼罩,最终不幸遭遇车祸丧生。她曾表示,与叶赛宁恋爱的日子比她的整个人生都更有价值。
诗人自杀后,两个曾爱过他、他也曾爱过的女人相继离世,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召唤。这种结局在世界诗人自杀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孤例。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说,让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