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淀粉pk肉 究竟哪个更易致胖?

铁与棉花,是重量对比中一个有趣的话题。许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两者重量相同,但实际上,铁比棉花重。这是因为铁体积远小于棉花,使得在空气中,同样质量的铁受到更大的浮力,显得更重。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实则蕴含了物理学中的奥秘。在营养学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误以为同样卡路里的食物,其提供的能量一定相同,对于增肥的贡献也相同。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同等卡路里的不同食物,其增肥能力却有所不同。这背后的原因,与食物的成分构成密切相关。

让我们以常见的三种食物——馒头、粉丝和猪肉为例,来这个问题。想象一下这三者在舞台上的对决,各自展示其独特的能量构成。

首先来看馒头君。它富含糖类,同时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糖类的比例最高,达到了总能量的84.8%。接下来是粉丝君,其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少。最后是猪肉君,其糖类含量较少,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那么,这三种食物在人体内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知道,人体摄入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为了吸收这些能源物质,人体需要消耗一部分的能量,这个过程就像是消化系统处理食物时收取的“处理费”。不同的能源物质,其“处理费”也不同。

以馒头为例,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处理费”分别为5.10kcal、3.80kcal和0.180kcal,总处理费率达到了9.08%。而粉丝的主要能量来源于糖类,其处理费率相对较低,只有6.22%。猪肉则因其高蛋白质高脂肪的组成,处理费率处于中间水平。

经过这样的处理过程后,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值100kcal能量的馒头、粉丝和猪肉,人体最终能得到的能量却有所不同。馒头提供的有效能量最低,粉丝提供的有效能量最高。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三种食物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不同。

营养学中的“铁与棉花”问题并不简单。不同食物虽然可能含有相同的卡路里,但其能量构成和人体吸收的效率却大不相同。在选择食物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卡路里含量,还要关注其营养成分的构成,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身体的需要。在能量效率的比拼中,蛋白质相较于糖类和脂类似乎稍显逊色。在这场“增膘竞赛”中,蛋白质因为其自身高达30%的“费率”(即热效应),使得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在提供能量的效率上显得较为低效。而糖类与脂类食物则在能量供应方面表现得更为高效,无疑在这场比赛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一现象背后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息息相关。我们熟知的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前两者的主要职责是供应能量,而蛋白质则主要作为构建人体组织的基石,其提供能量的功能只是次要业务。对于人体而言,将蛋白质作为能源使用,就如同燃烧珍贵的红木家具来取暖,显得得不偿失。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并不会轻易选择将蛋白质作为能源,除非在极端情况下没有其他选择。在科学家们计算食物的能量贡献时,他们仍然会将蛋白质可产生的能量纳入计算范畴。实际上,由于蛋白质的能量产出并不如糖类和脂肪那么高效,因此在同等能量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食物往往具有更强的增肥能力。

作为身体肥膘主要成分之一的脂类,不仅每克产能最高,而且产能过程中的损耗也最少,因此含有较高脂类的食物在增肥效果上更为显著。

有些人基于这些原理,发明了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减肥食谱,也就是所谓的“阿特金斯减肥法”。如前所述,由于人体对高蛋白饮食的能量利用率相对较低,这种减肥方法的效果并非想象中那么理想。事实上,减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是否低于消耗的总能量。

美国科学家Drewnowski的一项研究指出,摄入更多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或者每一美元购买的食物含有更高能量的人更容易发胖。根据这项研究,那些单位重量含能量多的食物(如猪肉)以及便宜且高能量的垃圾食物才是增肥的主力军。“阿特金斯减肥法”可能导致水溶性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健康。这是因为该方法可能让人减少了对谷物和蔬果的摄入。一些研究表明,以蔬果为主的膳食习惯能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而红肉为主的膳食则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在选择减肥方法时,我们需要在减肥与健康之间做出明智的权衡。

在这场增膘与减肥的较量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每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体质都会影响最终的体重变化。在追求健康减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